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什么是体育负荷
1、运动量(Amountofexercise)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2、从严格意义上讲,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不单纯取决于运动量,而是运动负荷(“运动量”只是一种通俗的叫法)。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二、体育练习负荷怎么填
填写运动负荷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运动类型:填写具体的运动项目,如跑步、篮球、游泳等。
2.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适当的强度级别,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汗水量等来判断。
3.运动时间:填写运动的持续时间,单位可以是分钟或小时。
4.频率:填写每周进行运动的次数,如一周三次、每天一次等。
5.运动距离:适用于一些有固定距离的运动项目,如跑步、骑行等。填写运动的总距离,单位可以是公里或英里。
6.累计负荷:如果运动包含了多个不同的项目或阶段,可以将每个项目/阶段的负荷进行累加计算。
填写运动负荷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运动的强度、时长、频率等要素来进行评估和填写。如果是初次填写,可以参考相关的运动负荷表格或工具,逐步了解自己的运动负荷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三、体育课心理负荷一般是多少
预计负荷预计=上课时的平场心率/平时正常心率,比如:上课时的平均心率120/平时正常心率70=1.71~,一般情况下的预计负荷,在实际上课时出入不大,基本上差不多,这个运动负荷在课上主要由体育教师来掌控,基本上每5~10分钟都要测一至二次心率,做到心里有数。
四、体育课预计负荷一般是多少
预计负荷预计=上课时的平场心率/平时正常心率,比如:上课时的平均心率120/平时正常心率70=1.71~,一般情况下的预计负荷,在实际上课时出入不大,基本上差不多,这个运动负荷在课上主要由体育教师来掌控,基本上每5~10分钟都要测一至二次心率,做到心里有数。
五、什么是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1、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方面。决定生理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练习的数量和强度。数量指练习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重量等。
2、强度指练习在单位时间内用力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程度,一般以练习的密度(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动作的速度、投掷的距离、所负的重量、间歇时间的长短为指标。负荷的数量和强度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强度小,数量可多;强度增大,数量宜减少。
3、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4、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