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足坛上都有哪些肌肉男他们是如何炼成的
1、C罗的身材好是公认的了,在这里就不说了,说几个别人。
2、首先是,本届世界杯和C罗一样大出风头,打进4球,暂时并列射手榜榜首的比利时队前锋——卢卡库。
3、还有被广泛誉为世界上最强壮的足球运动员的——阿德巴约阿辛芬瓦,效力于英乙联赛的韦康比流浪者,按说这种英格兰四级联赛的球员,不该进入榜单,但是没办法,这个人的强壮,真是异于一般足球运动员的,不脱衣服,那身肌肉也非常明显。
4、下面这位和阿辛芬瓦类似,都是效力于低级别联赛,但是因为一身堪比健美运动员的肌肉,所以被人熟知,这位是在传闻中撞倒过一堵砖墙的——埃洛科比,如今效力于莱顿东方,是英格兰丙级联赛的球队。和阿辛芬瓦一样,都是足坛罕见的肌肉类型,但是埃洛科比足球水平略好一些,巅峰时期效力过英超的狼队。
5、肌肉男也分类型,有的类型是上述几位一样,以肌肉维度,也就是大小著称的,还有是以肌肉分离度著称的,比如当今足坛个性最张扬的,装B之王——伊布拉希莫维奇,就是肌肉分离度比较好的类型。身高1米95的伊布,看起来是个竹竿类型的身材,但其实脚下功夫好,移动灵活,这和他衣服下,分离度极高,体脂极低的肌肉是分不开的。
6、当然了,足坛的肌肉男肯定不限于这几位,上述几位是我认为的主要代表。
7、其实任何人长肌肉,靠的方法都是类似的,那就是针对不同部位的重量练习。这个应该是很多健身爱好者都知道的,针对胸肌和手臂的卧推,大腿的深蹲,弯举,肩推等等,针对腹部的卷腹等等。
8、那么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员来说,真正的差距是什么呢,是他们为了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所需要进行的额外训练,对体型的制约。
9、在足球这里,平均来算球员每场比赛都要进行8000-10000米之间的长距离跑,平时训练更是万米打底,这种较长的跑动距离,再加上对速度的要求和对敏捷度的要求,足球运动员想练成太过强壮的身体,是很难的。
10、除非是,一种很例外的训练方式,比如阿辛芬瓦和埃洛科比这种肌肉。
11、我认为这种是非典型的足球运动员肌肉,他们练成的方法应该和健美运动员以及力量举运动员类似,做了太多大重量训练,像阿辛芬瓦甚至有卧推190公斤的记录。这种训练方法,其实对足球运动员来说并不可取,过大的体重,大维度肌肉会限制球员的奔跑耐力和灵活度,所以他们俩,虽然极为强壮,但是水平很一般。想踢好足球,他们的参考性并不高。
12、真正比较难得的强壮,是卢卡库这种类型。
13、身高1米91,体重95公斤的情况下,还有极高的奔跑速度和脚下灵活度,这种万金油型的前锋,几乎被所有队都需要。
14、这里面有他自己的天赋的因素,这个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同样也给了广大足球爱好者提了个醒,踢好足球需要肌肉,但不是大块型的肌肉,而是精壮型的肌肉。
二、中国足球有哪些球员属于肌肉担当
1、国足确实是让球迷又爱又恨,他们但凡有一点成绩,最开心的球迷。看到他们各种负面消息,成绩拿不出来脾气还贼大,球迷也是干着急。特别是有些球员赤膊之后,那身材没有一点肌肉曲线,而且还是那么白白胖胖,因此才有了“白斩鸡”身材的说法。但是任何事情都不绝对,国足一样有肌肉壮汉,他们的好身材甚至不输欧美球员。人种体质差异确实存在,但是更多还是靠后天努力来缩短差距。刘翔能在田径创造奇迹拿110米跨栏冠军,国足为何不能世界杯小组出线呢?如果国足球员都有今天介绍这4位的身材,那么中国足球成为世界强队指日可待。
2、4:林良铭才22岁他作为边锋,速度快,脚下技术好,团队配合意识和很强。他在场上大局观很出色,只要队友有好机会,林良铭总会第一时间把球传出去。在进攻端虽然技术还不够细腻,但是他敢于进攻,这一点已经不错。他才22岁一直在西班牙联赛效力,在国外不仅技术提高更快,身体素质也是看着涨。看看右一的林良敏,虽然肌肉厚度还不够,但是曲线已经很完美,再锻炼几年绝对是悍将。
3、3:张琳梵作为后卫他防守强悍,传球也是精准制导,他喂的球不管是角度还是时机都是恰到好处。防守端的张琳梵也是大闸存在,除了是意识出色外,主要还是身体对抗好,毕竟曾是中国国奥队队长。看看张琳梵这肌肉,真不比马塞洛,拉莫斯这些同一位置球员身材差。
4、2:39岁的郑智是越老越妖,现在的他踢球更多是靠脑子和经验。别看他都39岁了,他可是国足的中流砥柱。让郑智39岁状态都如此之好,他强悍身体素质是关键。郑智的腹肌是相当惹眼,39岁能有这身材,完全是自律和刻苦训练换来。很多人到了40岁身体都发胖了,而郑智还是一身肌肉,这令球迷也是感慨万千。
5、1:武磊绝对是中国足球现役最强前锋,他在西班牙人可是享受明星待遇,他还当选了西甲第38轮最佳球员。在西甲竞争很激烈,稍微不慎就可能掉队被淘汰,因此武磊在这里踢球很有紧迫感。都说环境改变人,在这样竞争意识超强的团队效力,武磊不仅技术见长,那肌肉也是越来越强悍。不管是腹肌还是整块身体的厚实程度,武磊加盟西甲几个月时间进步很大。
三、足球一般要训练哪些地方的肌肉
踢球不是仅仅锻炼哪块肌肉的问题,上肢、腹肌、大腿、小腿都要锻炼的。
四、踢足球肌肉记忆有哪些方法
我们常说的运动肌肉记忆并不是因为你的肌肉记住了动作,肌肉是没有记忆功能的,人体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只能发生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是运动的最高司令部,而小脑则使运动更平衡、协调、准确。
是大脑记住了完成这个动作需要的所有信息!
每次练习完成一个动作,神经元(神经细胞)受刺激的强度,肌肉收缩的力度,关节弯曲折叠的幅度,肌肉群收缩、舒张的顺序和间隔时间等完成这个动作所需要的控制信息,都是在向大脑输入一遍这个动作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同一种动作通过大量不断重复的练习,大脑也不断重复纠错,并发出同一正确的指令,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的管理就能自行完成指令,让身体按照这套数据重复执行,而且使动作更精确,技能越来越熟练,这就是所谓的“肌肉记忆”,这其实就是熟能生巧。
不过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需要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才能获得,就两个字,多练。而一旦获得,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
那如何进行足球的肌肉记忆训练呢?足球基本技术的进步是阶梯式的,因为肌肉有这样的记忆功能,为了达到更好的的运动水平,我们需要提升运动强度,离开旧动作肌肉记忆区,建立新动作的肌肉记忆区,以保持进步。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训练足球基本功时,提高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难度,缩短组间休息,增加训练时间和次数!还要注意如下的重要问题:
1.训练时要尽量避免进入自动完成模式
比如一开始学习双脚背颠球时,你会去刻意地记忆技术动作要领:脚向前上方摆动,用脚背击球,击球时踝关节固定,击球的下部。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刺激肌肉记忆。随着练习的增加,你颠球会越来越熟练,直到了某个时刻,你见到球下落时,不由自主立刻伸脚垫球,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不用思考是如何颠球的,但这只是足球颠球技术要求的60-70分。
一旦进入了这种进入自动完成模式,我们对颠球技术训练的进步将会减慢,并最终停止。
大多数人在足球技术训练一定时间后陷入能力增长的瓶颈,因为大部分技术能够做到60-70分,已经可以满足一定的比赛要求。每天不自觉的进入了自动完成训练任务的模式却浑然不知,很少进一步思考精进自己的颠球技术。
开始时注重的是训练数量并非训练质量,而“避免进入自动完成模式”强调的是完成的质量。
2、刻意创造不同的训练条件,避免进入训练舒适区
足球运动员训练时,大多数会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和运用最熟悉的技术动作去完成的,所以就是停留在舒适区,踢着让自己舒服的足球,但于训练效果来说会大打折扣。
刻意创造不同的训练条件,就是想办法尽量让自己离开训练舒适区,建立新的学习区,即新的肌肉记忆区,提高训练难度,或者训练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术、技巧。
3.避免急功近利,忽略短期训练效果
绝大多数学习提高式的刻意训练,都可能出现短期训练效果的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踢球。
比如你本来惯用脚只是右脚,如果要开发加强训练左脚时,一开始肯定是效果低下的——你可能连停球都很困难。但是持续地练习之后,最终你可以左右开弓,传控球出神入化,而这是只有一个惯用脚永远也赶不上的高度。
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盲目追求现有技战术产生的伪成功感,阻碍真正的进步。因此,牺牲短期效益还是很有必要的,扎实的掌握足球的每个基本技术动作,并强迫自己加深理解运用。
重复性训练的前提是要对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技术的不足和缺点,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大量重复性训练可以持续不断地提高一个运动员的能力,如可能会几天的时间都在练习30米外的左脚任意球;也可能一周的时间都在做加强小腿力量的训练,加强肌肉记忆,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少数能力。
五、国足和世界杯球队比身体素质怎么样,具体说
1、大凡父母有一方是体育运动爱好者都会有运动基因遗传的先天条件比如德国籍球员萨内不但有混血优势父母都是运动员父亲是塞内加尔的足球运动员母亲是德国艺术体操国家队的运动员
2、现代足球运动选材标准已经从块状肌肉转向了对条状肌肉的青睐因为它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和弹跳力不看遗传不看血统的选苗是偏颇的不注重运动营养套餐和膳食结构的训练是不科学的
3、至于国足的体质如何不是看人种体征和外形就能做出判断的主要还是看运动中的各项代偿能力及生化指标具体评价也只能由国足的军医和体能教练来回答了
4、我始终认为:足球从娃娃抓起娃娃从家长抓起家长不爱体育运动就别指望孩子会成为伟大的球星我想这也是为何把全民健身运动作为长远国策的意义所在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