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德国的足球是什么风格
1、其实德国是世界足坛少有的拥有自己鲜明风格的足球强国。
2、因为笔者看球比较晚,所以不谈90年之前的,只谈90年至今的德国足球风格。
3、克林斯曼之前的德国足球风格——坚强稳定
4、在克林斯曼做德国主教练之前,德国足球因为人才断档,导致顶级球星数量不多,哈斯勒,克林斯曼,比埃尔霍夫,卡恩,巴拉克,马特乌斯,绍尔,诺伊维尔等球星。而且要注意哦,这些球星很多都不是同一年代的,因此,看起来这么多球星,其实从90年到2012年左右,德国一直没有什么顶级球星支撑,96年欧洲杯几乎是德国队最后的光荣。此后德国就开始了铁血支撑战术年代,早期的马特乌斯,后期的巴拉克加卡恩。德国队的战术就是中后场堆积一大堆中老年人,用自己的身体去参与防守肉搏,中前场放两个速度快,技术好的年轻人去冲刺,博一把抢点或者头球硬砸的机会,因此德国的头球大师一直不缺,从克林斯曼到比埃尔霍夫,再到克洛泽。同时,德国的防守虽然以老人为主,但防守质量却相当不差,因此经常可以把比赛拖入点球大战,用点球大战来击败对手。当时的各大世界强国不但害怕德国的反击头球,更怕被德国队带入点球大战,因为德国队的点球成功率实在太稳定,太高了。
5、克林斯曼之后的德国足球风格——放弃高空优势,主打中场控制
6、自从克林斯曼成为德国队主教练后,就对德国的传统反击头球打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后勒夫也将这一理念一直延续下去。具体的做法为将巴拉克放逐,引入新的年轻球员,施魏因施泰格、格策、波多尔斯基,厄齐尔,穆勒,拉姆,克罗斯。这些年轻球员基本都具有优秀的传控技巧,清醒的头脑,完全可以满足克林斯曼和勒夫要求的技术流,地面流打法。同时德国在这一时期,优秀的中场球员井喷,在很多情况下,德国甚至能够排出无锋阵的打法,用跑位诡异的穆勒担任中锋,伺机在禁区内进行抢点。
7、尽管这一战术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巴西世界杯上,甚至打了技术流的祖师爷巴西7比1,但在后期,由于德国战术的限制,德国的头球功力反而没有了,遇到龟缩防守的球队,德国队缺少一柄攻城锤,战绩也从此直线下降。
8、德国的总体风格一向是偏重稳重和整体推进,但在克林斯曼和勒夫的改革下,开始转向了技术流打法。但德国的国民性在这里,未来德国必将继续走向差异化,继续走回自己注重整体推进的打法,毕竟这样的打法在很长时间已经证实了是适合并且能够取得胜利的。
二、《the mass》 到底是不是纳粹德国军歌
TheMass《弥撒》不是德国纳粹的军歌,是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创作的。TheMass《弥撒》是卡尔·奥尔夫创造的音乐剧《CarminaBuraria卡尔米纳.布拉纳》中的开场大合唱。而希特勒也非常喜欢他的音乐,所以有可能把《哦!命运女神》的曲子作为了SS装甲掷弹师军歌的曲调,歌名就是《ss闪电部队在前进》。但网上流行了很久的所谓《SS闪电部队在前进》,是不完全正确的。只能说这首歌的曲调和《SS闪电部队在前进》很相似。现在网上能听到的所谓《ss闪电部队在前进》其实是ERA乐队的《TheMass》,并不是同一首歌,只能说这两首歌都有可能借鉴了卡尔·奥尔夫创造的音乐剧的曲调。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出生于慕尼黑,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主要作品:
三、德国人敬礼手势
1、是右手伸直、手掌向下,小臂与肩部成直角,向前小幅度划动,表示尊敬和礼貌。
2、这个手势源于历史上德国军事礼仪,在现代社交场合中也有广泛应用,比如工作场合、社交场合、体育场馆等。
3、在德国,这个手势还被称为“希特勒礼仪”,因为纳粹德国时期曾经使用过。
4、然而,在现代德国,这个手势被大多数人视作是一种礼貌和尊敬的表达方式,而非政治信仰的象征。
5、除了,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还有许多不同的手势,如英美人用食指和中指成V字形代表“胜利”或“和平”,日本人抱拳鞠躬表达敬意,印度人合十祈祷或致意等等。
6、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手势和礼仪,可以增强交流的亲密度和效果。
四、德意志之歌的诞生历史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歌词采用的是19世纪德国诗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所写的一首反映当时德国人民心愿的诗《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所创作的《皇帝四重奏》的旋律。
五、唱国歌是雄壮好还是雄伟好
1、比如俄罗斯,中国,肯尼亚,塔吉克斯坦,朝鲜,美国,法国,等等。
2、我觉得还不错,还有韩国,蒙古,印度,越南,柬埔寨,老挝,尼泊尔,新加坡,孟加拉,巴基斯坦,不丹,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很好听,不过只建议听演奏版)以色列(强烈推荐),英国,德国,乌克兰的国歌也很不错(只是我觉而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