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体育生进入大学应该怎么努力
1、我不是体育生但是弟弟是,也算有点联系。其实体育生跟文化生是一样的,要么考不上大学上专科或者混社会,要么考上大学过几年再混社会,前者可能身体素质还会好点。那么我就说说我身边的体育生,我认识的分为三种,篮球特长生和运动训练和运动康复。如果只按照专业而不管以后会不会改行的话,是这样的:
2、运训→运动员/教练/老师/健身房教练
3、总体开始就业面还是挺宽的,而且健身房教练我觉得挣得挺多的,现在又是全民健身小高潮,应该是不错的,社会地位应该也不低。
4、然后还认识一些同学是体育舞蹈/武术/舞龙舞狮/少数民族武术等等的这些我感觉是表演性质居多的,所以以后应该是多会登台演出的,感觉好像也不赖的样子。
5、最后说一句哦,一个人最后的成就跟大学的专业没有必然联系,想获得什么样的成绩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跟是不是“体育生”这种高考生类别没多大关系,我见过尖子班里的学生成绩还不如体育生的,混成什么样还得看自己的。我曾经以为是成绩好耽误了我,不然我早成为一个出色的木匠了。现在我才明白,是我自己怕做不好木匠,又考不上大学,是我自己怂。
二、如何提高自己的体能
体能一词,简单理解为“身体的能力”。英文为:Strength&Conditioning,拆开字面的意思“力量与适应的能力”。
很多人认为锻炼体能,就是去跑步,这是极其片面的,因为这只是训练了体能素质的其中一项。
接下来我会进行体能素质的最全面讲解,无论你是健身爱好者或是教练、运动员,都应该掌握的基础常识。
我们通常把体能素质归类为12项:
很多人以为柔韧性就是劈个腿,这其实也是极其片面的,柔韧性涉及到全身的关节活动度,不单单是劈个腿这么简单,某个关节活动度过大反让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你要确定的是你全身的关节活动度的合理角度。
久坐不动的人群很容易会让某些肌肉缩短,某些肌肉拉长,导致肌肉失衡
肌肉失衡会让你的姿势改变,无法把动作做好
如上图,很多人不是不想吧动作做好,而是因为有肌肉缩短导致你“不能”把动作做好,这样你会处于一个不合理的发力状态,不是说你这样做就一定会受伤,但是会提高了受伤的概率,而且,一定会把动作的训练效率降低。
柔韧性——合理的关节活动度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如上图,Mobility是灵活关节,Stability是稳定关节,当你的稳定关节无法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会导致动作效率低下与受伤的记录上升,如下图:
造成稳定性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当然,柔韧性不足是其中一个原因,稳定关节的肌肉力量不足也是一个原因。
稳定性的核心点在核心力量,核心力量不足,将无法提供给四肢足够的力量平台
理解稳定性你可以简单的想象一下,一个大炮如果不固定在地面上,是无法发射炮弹的。
没有稳定的核心,你的四肢也无法发挥力量。
人一生中最多的运动方式就是步行,缺乏平衡能力,会让你在步行中损耗关节。——最近很流行的晒步行就因为很多缺乏平衡能力的人步行过多次数而受伤。
平衡性不足和柔韧性与稳定性有关,也和神经系统的有关,除非是先天性骨骼畸形,导致平衡失调,不然平衡性都可以通过训练改善。
合理的平衡阈值应该在屈膝75°以上。
这里涉及到“动作模式”,也就是在运动中如何合理使用身体的技术。
而最重要的协调性,体现在下肢到上肢的力量传递与同步性。
心肺功能是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人通常以静息心率最方便去判断健康程度,一般人的静息心率在60-80次/分钟之间为一般健康区间。
一般长期有运动习惯的人心率都很可能低于60次/分钟(本人的静息心率是52次/分钟)
有氧耐力性运动(快走、骑行、游泳、有氧操)是锻炼心肺功能的最简易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保持中等强度共150分钟或者中高等强度75分钟的心肺功能训练为保证心肺功能健康最低标准。
中等强度的定义在于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5%-75%,高等强度位76%以上。
并不是只有有氧运动才能锻炼心肺功能,爆发力训练、循环训练、间歇训练等只要使心率上升到一个区间并且保持一段时间的训练都可以更高效锻炼到心肺功能,心肺功能训练其实并没有限制的训练方式,官方大量鼓吹的稳态有氧运动只是因为安全与容易执行,但是并不高效。
我们在健身最长见的力量训练,采用不同的重量次数比(RM),会产生不同的肌肉训练效果。
比如大负荷低次数的训练队力量的帮助特别大,而低负荷多次数的训练队肌肉耐力的帮助特别大,而关于肌肉增长我们习惯使用中等负荷(70%以上)中等次数的训练(8至12次)。
证明,小重量的增肌效果与传统的最佳增肌区间,增肌差别基本不大,甚至在健身早期,小重量多次数对于肌肉增长刺激更理想。
实验抽取34名受试者随机分到四组:
1.传统增肌的力量区间(6-10RM)
2.肌肉耐力区间(20-30RM)——过去认为这个重量增肌不理想
3.传统力量的慢速组(6-10RM,10秒向心,4秒离心)
4.什么都不做,饮食跟前面三组一致
4组实验使用动作内容是一样的,饮食也一样,所有训练没有任何有氧运动。
实验结果:无论减脂或是增肌,肌耐力组完胜传统力量增肌区间(如上图),所以一般建议初学者从小重量多次数开始训练。
但是,中等重量(8-12RM)依然是大部分追求肌肥大(增肌)人士的首选重量区间,因为这个区间可以兼顾到力量,小重量增肌虽然安全,在力量增长上不如理想。
最大肌力训练对于身体成分改变并不理想(增肌不理想),但是如果有从事竞技需要的训练者(举重、拳击、篮球等),却是必须进行的训练项目,一般最大肌力训练只有6个动作:
很大部分的运动项目需要爆发力,爆发力和最大肌力的区别在于速度。
如上图,当力量负荷越大,力的发生速度越低
爆发力涉及到投掷、跳跃、击打等身体运用能力,并不需要负荷太大的重量,很多时候,爆发力采用轻重量或者自重来训练。
常见的用于健身人群的爆发力训练有壶铃摇摆、药球等训练。
壶铃训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传统有氧运动的心肺功能训练效果。
10-12.速度Speed、敏捷Agility、快速反应Quickness(简称SAQ)
SAQ通常是一个整体系统,包括了直线的速度;加速、减速、变向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应对的条件反射的能力。
这是一般人不会接触到的训练,通常会针对运动员的需求来进行训练安排:例如,足球运动员会大量的S型跑、往返跑;网球运动员会大量的横移跑步等。
SAQ训练必须建立在前面9个体能素质基础上,如果,你前面的9个环节没有做好,一般不会安排SAQ训练。
体能训练包括了以上的12项,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体系,以前面4项(柔韧、稳定、平衡、协调)为最基础的体能项,是所有人必须掌握的基础,但是有绝大部分的人没有打好4大基础,就急着进入力量阶段(肌耐力、肌肥大、最大肌力)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任。
心肺功能训练没有必要刻意为之,当然,慢速稳态的有氧训练是非常安全,而且容易执行的,只不过相对低效。
最后,你有运动的需求才需要进行爆发力与SAQ训练,当你的核心力量有一定基础的时候,爆发力训练比传统的有氧训练对于心肺功能刺激更高效更胜时间,当然,这种爆发力心肺训练最好在专业人士监护下进行。
特别鸣谢:夏良田老师、FitnessViews文献提供
体能训练理论为NASM美国运动医学院OPT最佳体能训练模型
三、体育生到底有多难做
1、体育生,一般是从小深受父母影响,其父母一方、双方都热爱运动,就受其身教而爱上运动,打下坚实运动基础,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展示出众运动能力而吸晴!还有些学生,其父母并无运动特长、喜欢,但从小家庭教育较为宽松自由,父母忙于生计,学习之事全凭孩子自主,这些孩子一般学习较差,完成老师作业,剩余大量时间就去运动,模仿成人,或运动明星技术动作自学自练,然后和类似小伙伴一起相约运动,长期积累,运动能力必然出众!
2、选择利用自身特长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田野耕耘是明智而正确的,扬长,必学有所才!一技之长在手,退养家,进扬名!
3、体育生、艺术生都因自身文化成绩是短板,凭着文化成绩考取进本院校,或一本以上院校几乎不可能,必须扬长避短才有图!那么,体育生为什么在坚持过程中会感到很身疲心碎呢!
4、一方面,体育生气质很阳光刚帅,师生、生生人际交往能力很强,性格外向直爽、行事果断,因文化学习不理想,总被同学和老师偏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印记,其实体育生智商、情商、动商、颜商、德商都是很高的,只不过行为比较外张、强硬点而异,他们都有一颗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然之心!这是许多文化生不具备的生存品质!
5、另一方面,面对文化学习底子薄现状,他们为了达到高考体育文化分而勤努钻研,一边用心学好课堂课程,一边还要出门补学,双休日、节假日不是在外培的路上,就是在运动场上训练,可谓时时虐心、步步艰难!
6、在一方面,还要在完成学校繁忙、紧张的课程学习后,拖着身心俱疲的躯体、昂着不屈的头颅、背着父母期望走向训练场去接受大负荷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这种训练节奏每周必须达到三次,有次达1个半小时到两小时训练时间,你说他们容易吗?
7、体育生最难的,还可能面对三年流汗、流泪,有时还流点血的付出,却收获到,因文化分数不达线,或体育分数不达线而丧心抓狂!比如上海高考体育生统一文化录取最低分数线为282-285分,体育最低分数线为62-65分。
8、体育生、艺术生不仅要双脚走好每一步,而且要做到左手稳拿好文化拐杖,右手稳拿好体育拐杖,整个人才能四平八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