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体育教学,你怎么看待未来的教育

119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怎么看待体育教学,你怎么看待未来的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式教育
  2. 如何看待网课/网上教学
  3. 你怎么看待未来的教育

一、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式教育

你好!我是@暖阳鸽说教,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要理性看待中国式教育,体会身边的所有伟大变化,就会感到“中国式的教育”的成效是多么惊人。

世人都觉得“中国式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而认为西方教育才是素质教育。殊不知,他国是何其羡慕当前“中国式的教育”,它就体现在此次“全球性的疫情爆发”的防控工作措施的落实与国民素质的“同仇敌忾”的品质上,这是世界各国都“垂涎”的教育成果。

1、“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体现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正是推动提高自己的修养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指的是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综合的过程。体现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减轻了,展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进步与解放精神。

3、“八股文”式科举。八股文的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称之为"古之教者",让世人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为后世提供了文精意赅的典范,促进了楹联的成熟和发展。

4、“三钢五场与义理之学”。是朱熹与众多思想教育家开创的封建社会的新型教育理念。

5、“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1)建国五十年代初。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范了教学德育目标。小学的是“使儿童具有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优秀品质”。

(2)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小学要“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

(3)十年动乱期间。强调一切学校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兴无灭资”、“防修反修”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

2、初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八十年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更加具体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等精神,对全面理解德育目标精神极为重要。

3、蓬勃发展阶段。当前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小学阶段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发展于明清的科举考试。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他们的名利地位都是从八股文里抠出来的,至于有没有真才实学,可就不一定了。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但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1、义务教育阶段。(1)小学阶段。学生读至六年级参加毕业终端检测,只作对于小学阶段的知识比较全面系统的检测,为中学教师的交接提供有力的学生学习基础的材料,不作招生录取的唯一标准。

(2)初学阶段。学生读满九年义务教育除了参加毕业终端检测以外,还要参加升学高中考试(一般成为中考),考试分数将列入高中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的区域内招生,并与填报就读志愿相结合。

(1)高考体制:学生读完高中三年,就要参加全国高考,这是“最高标准”、“最严等级”的考试,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美全面衡量,并与填报就读志愿相结合,择优录取。

2020年高考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等特殊形势,教育部门将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严格做好高考防疫、考试安全、考生服务、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平安高考”“阳光高考”“公平高考”。

①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②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③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④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⑤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

⑥1999年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⑦21世纪开始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

这期间,主要学科考试的分数由100分至120分再到150分,综合科300分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为了缩小题型量的扣分过大,调整小题的扣分权重,更有利于高考生考出好成绩来。

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取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学历教育等途径,所取得学历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历,用人单位同样认同学历的,我们要理性看待中国式教育,不能单凭“高考”与“成绩”来衡量教育的成效。大家应看到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变化,人们物质财富的拥有,精神享受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美化、净化、绿化,公民素质的觉悟飞跃,更是引来全球的关注与青睐。我们为祖国的富强与昌盛而感到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我是@暖阳鸽说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我来说教育#欢迎留言与点评!

二、如何看待网课/网上教学

1、网上教学是家庭经济实力和家长教育的的大比拼。疫情期间,网课一时风起云涌,网上老师直播上课,线上布置作业,在线答疑,家长下载各种直播软件,准备听课智能设备,手忙脚乱。大城市的孩子,有电脑智能手机,摄像头再配置wifi宽带不限流量套餐d等,衔接在线网课一点没毛病。偏远农村留守儿童,电脑宽带直播上课大部分硬件跟不上,起跑线上大大落后,有便宜的智能手机,在线听课听课效果非常不好,偷偷玩一些小程序游戏是妥妥的。家长们不可能24小时和孩子一起上网课,所以孩子的自律性和学习习惯就特别重要,完全彰显出不同家庭教育在网课是种种表现,这时候才埋怨孩子不够自觉,我们的家长是否应该自我检讨呢。

2、直播上课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教师微信和电脑使用都不熟练,一只粉笔一张黑板用了大半辈子,强行让他们上直播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年轻的老师技术上没有问题,但受到时代背景影响,容易走进网红主播的误区,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感在“老铁,双击666,刷个游艇”的流行语中慢慢地被淡忘。短时期内,大部分学校老师的网课是否让家长同学满意,要打大大的一个问号。

3、最后一点是教育主管部分和学校的担当和能力。各地都有全市甚至全省统一的直播课,全省同一年级同一堂课同一张课表除了兼顾了一点点公平外,它是否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呢。据小编了解,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使用统一直播课,而是学校自行安排网上教学。所以问题还是老问题,线下教育强的学校或者地区,线上教育也会不错。当然如果某些学校有优秀的校长和与时俱进的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网课也会获益匪浅。

三、你怎么看待未来的教育

1、这个题目太大,想回答,又担心说不好。而又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于是,还是抖胆叨唠几句。

2、说起教育,我首先想到了我上学的年代。小学期间正值四清和文革运动,还有我们老家是煤矿塌陷区,从老村拆迁到新村建好房,好象两年多都没咋的上课,总之,没觉的学什么知识,小学基本上也就过去了。

3、好象初中两年还稳定些,并遇到好几个好老师,学了点东西。高中又遇到了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反案风,所以写点批判类作文好象还行。其它还有高中阶段,学校正在边教学边建设之中,学生参加劳动比学习时间还要多。

4、所以,我们这一代学生知识学的不多。体力却很棒,干起来一不怕苦二不怕累。至于德育吗?因为家穷出孝子的原故,那时家家都比较穷。所以,年青人都也知道孝敬长辈,并能替家庭分忧。所以,虽然知识不多,但体质和德育相对还算可以。

5、再看看现在的学生、老师和学校。学生都穿着统一的校服,小学生上下学都有家长接送,有的还开着小汽车接送。学校象花园,老师最少也是专科。比我们那时各方面的条件都好多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负担却比我们那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学生每个书包最少也有十几多斤重,而除了上课外,晚上留的家庭作业一般还要做1至2小时,星期天节假日还得参加各种各样培训班。难怪,很多大人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上学比大人上班还累。有时,看着小孩背着沉重的书包,我就想到我10来岁时给家里担水时,大人们背后议论的话:别压的孩子不长个了等。

6、看来什么时候,中国的孩子都很累。穷的时候,孩子砍柴拾煤核帮家里干活累;富起来了,孩孑背着的沉重书包起早贪黑做作业学专长也累。

7、现在小学还好,虽也有好学校差学校之分,在教育资源等方面基本上还算能够相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一旦升到中学那差距就大的多了,好学校环境好、老师也好,而差学校各方面条件与好的学校相比差距却很大。好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而差学校学生初中阶段有的上不到头就流入了社会。好学校的好学生大部分都在埋头苦读;而差学校的差学生却很多都在吸姻喝酒谈恋爱。

8、再者现在教学,学校基本上沒有品德教育,即是有也只是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而已!德育教学形同虚设。而体育教学也从来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就唯有分数了,只要分数好就一好百好了!

9、综上所述,就德智体全面教肓方面我有两个比较。一是过去与现在比,过去的学生德育和体育方面比现在的学生好。而知识面总体来说却不如现在的学生。二是现在的学生之间相比,由于教育资源人为的两级分化,造成了德肓体育两个方面基本相当,都不是很好。而智育方面也却出现好的很好、差的很差的两级分化现象。

10、综上所述,在中国相当长的时期内,德智体全面教育的理念始终都只是一个口号,总是出现顾出失彼的现象。对此,我以为未来教育仍然不外乎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个总体框架,而使其中的三个元素均衡发展便使努力的方向。鉴此,建议如下。

11、一、不设重点中、小学校,不论城市、乡村,大城市与小城镇教育资源要平均分配。

12、二、学校不招片外生要形成制度。对顶凤违纪的学校领导要给予严肃处理。

13、三、学生学习要以书本和课堂为主。不准乱发各种练习本、册和书藉。课外作业要有限量限时规定。

14、四、学校要在德育教育上加大力度,必要时要增加德育教育课时。

15、要把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典作品纳入德育教育体系,中学以上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16、五、体育教学要有名有实,严禁随意将体育课时改上其它课程。体育老师要制定学期或年度教学大纲。要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总结。

17、考虑再三、费力多时,终于完成了这一答复。读之尚感有很多不到位之处,所以欢迎各位高才指正、评判并参与讨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UG体育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