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南京华奕天启靠谱吗
1、南京华奕天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南京市一家专业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在财务管理及资金运作上具备自身的资源优势,以聚集高端投融资资源,优化投融资环境,提髙投融资服务水平为己任,本公司旨在建立以诚信、专业、高效和快捷为经营宗旨的国内涵盖金融及有关业务的融资平台,促进民间资金安全高效融通,进一步改善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投资难的问题,更好地实现资本与项目、资本与高科技、资本与企业或资本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2、公司已与多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企管商信及财管等金融服务,真正做到让客户省心、省时、省力。南京华奕天启以"诚实守信,客户至上"为宗旨,力争得到客户的好评和赞誉。
3、南京华奕天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资本市场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商务、财务服务机构,立足江苏,辐射全国,融通世界,为国内企业及各界人士提供资金来源或投资选择,包括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资金融通,股权投资,项目抵押贷款,流动资金及金融设备租赁,私募信托,基金管理,财务顾问,项目实施管理,国际合作等专业服务。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品牌经营为核心,以资本运营为手段,目标将公司建设成为管理领先、规模领先、服务领先、效益领先,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可持续发展力,多元化、规模化的大型一站式服务企业。
二、明穆宗怎么样
1、虽然明穆宗朱载坖(隆庆皇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怎么高,但他还算是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在明朝历史上的功绩也是可圈可点的。
2、说来有趣,隆庆的处境跟雍正倒是颇有些相似。首先,两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本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个皇帝。也正因为夹在两个“超长待机”的皇帝之间,便注定了他们两人在历史中的功绩很容易被掩盖。其次,隆庆和雍正皇帝在位时间虽然都不长,但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3、不过,隆庆显然没有“冷面王”雍正那般霸气。雍正可是“以勤为天下先”的盛世明君,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强行推动改革,直接打击了士绅特权阶级的既得利益,进步释放了清朝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康乾盛世的发展。
4、相较之下,隆庆的能耐可就差远了,虽然他在位期间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其力度却比不上雍正那“玩命式”的改革。即便如此,但隆庆改革对明朝中后期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为日后辉煌的万历中兴打下扎实的基础。
5、在评价隆庆之前,先来简单做个铺垫,聊一下他的父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嘉靖是一个备受后世争议的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中兴之主,开创了“嘉靖中兴”;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开启了“嘉靖中衰”,而本编更倾向于后者。
6、有一种关于明朝灭亡的说法是,“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其实,这句话确实是有依据的。嘉靖在位期间,沉迷于道术修仙,不理朝政,消极怠工,致使朝政昏暗,权奸严嵩乱政。
7、而昏乱的朝政又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的衰退。所以,嘉靖年间明朝国力中衰,民生凋敝、军备废弛,让明朝陷入“南倭北虏”的困局。一方面,东南沿海有倭寇作乱,数十名真倭甚至破天荒的辗转杀抵南京城下;另一方面北方边境的鞑靼部落又不断侵扰,还一度打到北京城下烧杀抢掠,造成了耻辱的庚戍之变。
8、因此,嘉靖留给隆庆的并不是一个太平盛世,而是一个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明朝。但幸运的是,嘉靖还是给他留下一笔巨大的政治遗产——名臣。
9、事实上,自嘉靖末年时起,明朝就进入了一个由名臣开创的中兴时代。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初年这二十多年间,在明朝的政坛和军界中,闪烁着众多名臣名将,比如文臣中的高拱、徐阶、李春芳、张居正等;武将中的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谭纶等。这些名臣相继辅助隆庆和万历两代皇帝,开创了辉煌的“隆庆-万历中兴”。
10、隆庆时期,是这段中兴的关键转型期。隆庆在位期间,在中央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在地方则重用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等实力派武将,通过与蒙古俺答汗达成“隆庆和议”和平倭战争的全面胜利,进而一举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此外,隆庆即位之初,还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促进了晚明海运贸易的发展,史称“隆庆开关”。
11、可惜,隆庆由于过度嗜好女色,最终透支了身子,年仅三十六岁就驾崩了,仅在位6年。虽然,隆庆在位时间不长,但在这短短几年间,隆庆消除了嘉靖遗留的困局,还为年幼的万历打下了辅政班底,对日后的万历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南京历史上有过什么地震
泰山地震。〔今本《竹书纪年》卷上、民国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上〕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齐国嬴、博之间地裂,并现涌泉。〔《战国策》卷十三〕汉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巨石自立,高丈五尺,有白头鸟数千集聚其旁(其地在莱芜城西南五十里冠山)。〔《汉书》五行志、眭弘传,《汉纪》卷十六、《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三月,东平地震。〔《后汉书·章帝纪》、《续汉书·五行志》〕汉桓帝末期东平国无盐县山中有大石自立。〔《北堂书钞》影宋本一六○引《汉名臣奏》〕汉延熹四年(161年)六月十三日,泰山及尤来山(徂徕山)发生强烈山崩。〔《后汉书》桓帝纪、五行志〕元至正四年(1344年)十二月,东平地震。至正六年(1346年)二月,泰山连续七日地震。至正七年(1347年)东平地震,河水为之激荡。至正十八年(1358年)莱芜地裂,大饥,死者枕藉。〔《元史》顺帝纪、五行志,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续资治通鉴》卷二○八、《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康熙《泰安州志》卷一《舆地》、明《泰山志》卷四《祥异》〕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二三月间,泰安州及莱芜等县屡屡发生强烈地震,“震声如雷,泰山动摇”。四月,礼部又上奏:“泰山为五岳之宗,一二月,间摇动者四,灾尤异常”。朝廷遣使告祭。此时,宪宗贵妃万氏谋废太子朱佑樘,因泰山震作,卜者声称“应在东宫”,宪宗心惧,遂止废立之事,太子因此而得固位。〔《明史》宪宗纪、万妃传、宦官梁芳传、五行志,《国榷》卷四十、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九、《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春,肥城黑风暴雨,树木拔出。间有地震。〔嘉庆《肥城县志》卷十六《祥异》〕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夏,新泰地震。〔明《泰山志》卷四《祥异》、光绪《新泰县志》卷七《灾祥》〕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六月,泰安地震如雷。〔《国榷》卷五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九月,泰安地震。〔《国榷》卷六一〕隆庆三年(1569年)十一月,泰安地震有声。〔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国榷》卷六六〕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夏,新泰地震。〔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祥》〕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冬,新泰地震。〔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祥》〕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东平、新泰地震。四月,东平又震。〔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祥》、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清顺治四年(1647年)六月,泰安见白气(北极光)冲天。十一月,泰安、莱芜皆遭地震。〔《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清王无间《故妻杨氏实录》(载《泰山王氏族谱》)、《清史稿·灾异志》〕顺治六年(1649年)冬,新泰地震。〔顺治《新泰县志》卷一《灾祥》〕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发生强烈地震,连续十余次,“城垣房舍几尽”。东岳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墙垣坍塌。城西南故县地裂,城东梭村地裂出水。地震时岱顶庙中钟鼓自鸣有声。地震波及宁阳、东平、肥城、莱芜等州县,多有房屋倒塌与人员伤亡。〔康熙《泰安州志》卷一《灾祥》、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光绪《宁阳县志》卷十三《灾祥》、清蔡仲光《地震说》(《谦斋文》卷四)同月,诗人彭孙贻过泰安州,适目睹泰山大震景象,作《泰山地震谣·夜宿杜家庙作》诗,中有“丈人倾欹颠莫扶,五大夫摧偃难起。金支葆乱碧霞幢,玉检泥崩青帝玺”之句。又有《行经泰山诗一百二十二韵》。〔清彭孙贻《茗斋集》卷十四、十五〕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春,泰安地震。十月,新泰地微震。〔《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清史稿·灾异志》〕道光九年(1829年)十月,东平、肥城、宁阳等县地震。翌年闰四月,三县又震。十一年(1831年)新泰再震。〔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记》、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咸丰《宁阳县志·灾祥》〕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六日,东平、肥城地震。翌年三月八日两地又震。〔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志》〕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年,新泰地震。〔光绪《新泰县志》卷七《灾祥》〕光绪十四年(1888年)五月,泰安、肥城、莱芜地震。〔《重修泰安县志》卷一《灾祥》、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志》、光绪《莱芜县志》卷二二《大事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闰五月、十二月,莱芜地震。〔民国《莱芜县志》卷二二《大事记》〕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初二日至二七日,泰安数次地震。〔《重修泰安县志》卷一《灾祥》、《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引1910年1月8日《字林西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