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德国为何两次世界大战都打不过英国
1、一战和二战都是德国发动,从定性上可归为侵略战争。我们常讲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条定律同样适用于德国。
2、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近代国力逐渐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吉利海峡又是道天然的屏障,让德国人望洋兴叹,使德国陆军优势难以发挥,而德国海军又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种种因素使德国企图征服英国的梦想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没有实现。
3、德国欲想征服英国,首先需要打败后者的海军,希特勒为了达成此目的,突破了《凡尔赛和约》对它的诸多限制,制造了像俾斯麦号重巡洋舰、U2潜艇等海上尖端武器装备,但德国与英国海军实力比较起来,前者始终没有从整体实力上超过后者,何况二战时英国就已有航空母舰,德国手大捂不过天来,要想在短期内国家总体实力超过英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英国本土侥幸躲过德国铁蹄的蹂躏,但英国经过一战、二战的洗礼也是摇摇欲坠,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只能把世界霸主的地位拱手让人,美国趁势坐上世界头把交椅,英国只能成为跟班,追随美国刷存在感。
二、美国为什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如下:
一、英国通过华尔街摩根财团在美釆购军火,把美国金融家与企业家的命运同协约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犹太有一个古老的法则一当你欠下了一百元,你是债务人;当你欠下一百亿,情况恰恰相反。说白了,一战时英国欠了美国一百亿,英国成了美国的大爷。
美国最开始门罗主义盛行,即奉行中立政策,不参战,你协约国也好,同盟国也罢,我的眼里只有美元,只有生意伙伴,没有什么正义、非正义,我两头做生意,你们双方打得越热闹,我的腰包就越鼓得厉害。
协约国快撑不下去了,法国人将征兵条款的年限一再拖延,这让法兰西快流光它的鲜血,大英帝国则不断地扩大放债规模,花光了从诺曼王朝到温莎王朝所掳掠收刮到的全部黄金储备!对协约国而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能力救它们命的只有美国,把美国拖到协约国的那艘四处漏水的破船上成为当务之急。
1915年,摩根财团成为在美采购军需品的代理人。财团收到英国五亿美元的订单,佣金是一千万美元,条件是军火资金由财团在华尔衔筹集,即借美国人的钱为英国救战争之急,向交战国贷款显然违背了真正的中立精神,美国人起先群起反对,但有钱能使鬼推磨,摩根看到了商机,不愿放弃这块到嘴的肥肉,在摩根支持者的反复宣传下,美国人下水了,毕竟财富唾手可得,鲜血却横流在地球的另一面。
协约国因为战争,从美国购买农产品、工业品、军用物资,进口量日益增加,这大大刺激了美国经济,美国银行家、军火商、大多数美国国民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美国财长麦卡度、美国继任国务卿兰辛都认为应该向协约国贷款,摩根财团以国债的方式向美国定购了五亿美元军火,国债很快被销售一空,美国又向协约国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贷款,英国这个垂死的病人由于美国输氧缓过气来,美国担心协约国减少进口会引起美国“生产缩减、工业萧条、资金闲置、金融混乱及劳工骚乱”,只得不断贷款给协约国,让协约国拿美国钱买美国货,摩根财团成了掮客,美国与协约国生意越做越大,一战后贸易从1914年的8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亿美元,相反同同盟国的贸易从1.7亿美元跌到一百多万美元,战争期间美向协约国供给物资100多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英国是找到了美国这个输血基地,但英国的百亿贷款让美国人头疼不已,摩根财团及所有的投资者都巴望着德国人投降,从德国人的口袋里掏回投资及红利!反之,百亿贷款会打水漂。战后国会调查表明:美国1917年参战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家和军火巨头的操纵!
1916年在欧洲战场占上风的德国人竟提出为了和平停战,德国人没败,不可能替敌国掏腰包,英国人连小鸡鸡凑上去才二十一个指(趾)头,掏不起腰包,也不愿掏,战只有继续打下去!而东线,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德国从苏俄获得巨额赔款,同时也从东线抽出了更多军队,得到更多的粮食,协约国危在旦夕,1917年美国威尔逊总统决定参战,他开始绞尽脑汁找参战的借口。
二、德国在1915年5月7日击沉了英国运输船卢西塔尼亚号,船上有124名美国公民,德国人授美国参战的口实。
各位文友一定记得《狼和小羊》的寓言,狼要吃羊,找借口还不容易?即便找不到借口,狼也会吃掉羊,因为吃掉羊是狼当时最大利益所在!
1917年,被民意劫持的威尔逊总统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德宣战文件:鉴于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在西南爱尔兰外海击沉了一艘英国运输船“卢西塔尼亚”号,随船死亡的2000名旅客中有124名美国公民,美国特此决定放弃中立立场,正式对德宣战。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已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威尔逊的对德宣战演说,说得多么义正辞严,冠冕堂皇!
三、齐默尔曼电报事件是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德国宣布与英国进行无限制的潜艇战(运输战)的同时,为了抗衡美国对德国的敌意,德外交官与墨西哥结成防御同盟,条件是墨西哥将重新获得失去的领土一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英国决定通过谍报挑拨离间,最终诱使美国这头雄狮和德国老虎走上拳击台。这一招《说唐》里的程咬金用过,当年各路英雄给秦琼母亲拜寿,程咬金见豪杰中数罗成和单雄信了得,一挑唆,罗单还真的如程咬金所愿干了一架!英国就充当程咬金的角色,已在东西两线作战两年多战的德国就是单雄信,养精蓄锐的美国是罗成!
1917年1月17日,英军截获了一份由德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于16日向驻美大使发出的德最高外交密码加密的电报。英国密码破译专家后绞尽脑汁破译了这封电报。英国立马将复印件交给美驻英大使佩奇,佩奇立马转交国务院,美英约定说是美国截获并破译的,以免世人质疑是英国拉美国入水,美国通过新闻机构将它公诸于世。
如上文所述,德国建议与墨西哥结盟的电报,在发送过程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1915年英国卢西塔尼亚被德击沉,美国死亡100多人,只要德国规范潜艇攻击行为,美可能仍然中立如旧。但这封电报,迅速激起美国大众的愤怒情绪,原先老美以为自己是远离战场的看客,现在德国人却想把战火从美国后院点着,是可忍,孰不可忍?全美担心墨西哥的举动,威尔逊决定在交战地带航行的商船将予以武装,电文破译后,美国对德宣战,英法的命运、世界的格局随之改变!
三、英国和美国打过几回仗为什么
1、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在我有限学识里,我知道的只有美国独立战争!
2、美洲最初是欧洲很多冒险家流浪者殖民者开拓的新大陆!并没有大家公认的国家政权。随着时间推移,英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打败西班牙荷兰等国,占据了更多的世界贸易份额,也有了更多的原材料生产地。并在北美大陆占据了现在的全部加拿大地区和绝大部分美国地区。
3、随着英国对北美的开发,对各种原材料的加工行业发展,以及法国西班牙奥匈帝国对北美的垂涎,大量北美本土化资本家在多国资本家支持下急剧发展扩大了实力。
4、而英国绝对不愿意失去这块优质原材料生产地,最终爆发了英美之间的战争。结果自然是美国获得了独立。
5、但是欧洲搅屎棍也不是浪得虚名,眼看就要彻底失去北美,在战争最后,通过政治运作保住了加拿大,并且用心险恶对部分农场主奴隶资本家进行了扶持,埋下了后来美国内战的伏笔。
四、德国为什么有美国和英国驻军
1、现在的德国从内心上来讲,肯定是非常希望美军从自己国土上全部撤离的,以结束二战以来德国作为战败国被战胜国军队军事占领的历史,也算是跟这段不光彩的过去进行一个彻底的切割。但是默克尔却不大可能公开发表希望美军撤离的言论,因为这显然是属于政治不正确。德国毕竟是北约核心成员国,也是欧洲领头羊,带头驱赶美国驻军无疑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落下战败国心存不轨的嫌疑。
2、在冷战时期,德国被分割成西德和东德两个国家,成为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在欧洲对峙的最前线,当时的两德境内驻扎着包括苏军、美军、英军、法军等等在内的上百万外国军队。一旦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升级为热战,德国本土就是首当其冲的主战场,而且被迫充当东道主的德国人还要各为其主、同胞相残,简直只能用“杯具中的餐具”来形容。
3、德国人的噩梦终于随着两德的统一、苏联的分家而告一段落,不过为了送走驻扎在东德的几十万苏军,德国可是着实花费了很大一笔血本,提出了包括免除苏联的巨额债务并且提供各种经J援助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条件,总算是打发走了这帮大爷。另外随着俄罗斯势力范围的急剧收缩和北约的不断东扩,位于德国东面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纷纷加入北约,德国从北约的最前线一下子变成了北约的大后方。
4、再加上北约在整体实力上相对于俄罗斯的巨大优势,德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基本上不再面临重大军事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英等国继续在德国本土保留大规模的驻军,对于德国自身已经没有什么正面价值了,反而更多地带有对战败国进行监视的意味。这让完成了国家一统,政治经J影响力重新崛起的德国感到非常不爽。不过这种情绪目前仅仅体现在民间舆论的层面,德国官方还是比较理智的,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
5、近年来美国为了加紧围堵俄罗斯,一方面不断削减驻德美军的规模,将更多的兵力部署到更加靠近俄罗斯边境的波兰(一贯喜欢闷声作大死的大波波自然也是热烈欢迎)甚至波罗的海三国,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并不是《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缔约国,美国在上述国家部署军事力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另一方面也要求德国提高军费开支水平,为美国分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德国也欣然接受。所以就总体而言,美德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促成美国从德国撤军的这件事情可以做但不方便说,对此德国还是很有分寸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