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踢过顶足球为什么踢不高
1、脚距离球的距离,助跑,脚接触球的位置,踢球后的摆动动作等等,都需要到位
2、可以多多练习,并分析分析分析,一定要分析
3、例如,每次踢10个球,每个球为什么没踢好,需要怎么调整,都做分析记录,并为下一次做准备;100次后还踢不好,我赔你训练费!
二、打羽毛球时,球已经飞到背后该怎么处理
不管是高远球还是吊球,击球点都是比较高的,属于主动球。如果选择的击球点比较低,在腰部上下的位置呢?这就需要使用到后场底线抽球。
底线抽球对于后退步法不是很灵敏的选手来说非常实用,没有取得高位击球,用抽球来过渡,不至于让自己陷入被动状态。
底线抽球的动作和平抽球很近似,不一样的是在步法以及肘关节方面。如下图:
正手底线抽球的动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步法、击球点和肘关节。
还记得在后场步法中我们说过后场步法中除了跳步之外,还有一个跨步击球步法,就是针对后场抽球的,步法动作如下:
在这个步法中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步,向后跨步时,脚尖是朝向侧后方(击球的位置),而不是朝前。这是唯一和其他后退步法不一样的,也是业余选手经常犯的错误。
脚尖朝侧后方的优势:①将击球点放在身体的侧方位,而不是前方,这样就减少了移动的距离,快速到达击球位置;
↑一个交叉步+蹬跨步快速到达击球位置↑
②将身体前的空间让开,有更大的角度去击球,可以选择抽斜线或者是抽直线,而不会被自己挡住击球的角度。如下图:
击球位置在身体侧方,击球点的位置就非常重要,尽量与身体平行或靠前,如果靠后不仅发力不畅,而且会限制了回球的角度。
↑击球点靠后,发力和角度都受限制↑
正手被动抽球时,肘关节的动作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发力的关键所在。试想,如果你直接伸直手臂去击球,只能以后手腕的抖动击球,力量是很小的。
所以,今天我们要详细介绍“引肘”这个概念。引肘分为三个步步骤:
肘关节向后引导,强调的是肘关节在前引,而小臂随后移动,有点近似扩胸运动的感觉。动作如下图:
侧身之后,肘关节就抬高并向后移动,使大臂和小臂形成的平面平行与地面。
肘关节向后移动其实属于击球前的准备动作,下一步则是小臂向后倒,自然外旋,将肘关节内侧亮出来,属于引拍动作。手腕由持拍立腕状态,变成伸展状态,方便曲收发力。如下图:
小臂的后倒和外旋完成后,肘关节在前,小臂在后,此时锁肘,利用小臂内旋发力带动手腕击球。小臂有外旋状态向内转动,手腕则是有伸展向曲收变化。如下图所示:
↑小臂后倒外旋,然后内旋发力↑
以上就是“引肘”的动作要领。简单的理解为:①展胸:肘关节向后引;②后倒:小臂后倒,肘关节在前;③锁肘:小臂伸展,内旋发力击球。引肘动作规范正确,是正手后场被动球发力的关键。
※:在后场抽球的时候,有时候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将球回到对方的后场底线,此时我们可以借用腰腹转动之力。如下图:
侧身移动到击球后的转身,腰腹会产生力量,可以借助该力量将球击的更远,增加过渡的时间和难度。
在正手底线被动抽球时,我们需要做的是:
1、采用向后跨步移动,使前脚尖朝向侧后方;
2、让击球位置在侧身之后的身体前方,而不能太靠后;
3、击球前引肘,利用小臂后倒之后的内旋发力,以及肘关节的曲肘到伸肘的发力,在加上腰腹转动之力,让球的飞的更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