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娄底市什么时候成立的
1、娄底是湖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湘西南地区。
2、娄底市建市时间为1998年,是在原娄底地区的基础上合并成立的。这个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和繁衍。
3、娄底地区曾经是楚国的一部分,作为边陲城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战争和变迁。在清朝时期,娄底地区成为湘南布政使司的治所,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娄底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县级市。
4、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1998年,经过省政府批准,原娄底地区和原涟源市、新化县的部分区域合并成立了娄底市。
5、此后,娄底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
6、目前,娄底市已成为湖南省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二、双峰新城实验学校怎么样
1、新城学校创办于2011年,座落于湖南省双峰县城五里牌经济开发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学校,寄宿为主,通学为辅。经过新城人十年的奋斗,学校后发赶超,一举成为百万双峰人最瞩目的学校之一,是一所高质量、高档次、高规格的新型民办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向上,造就了新城学校神话式的教学质量。
2、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学校内绿树成荫,洋溢着清雅的文化气息,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成才摇篮。
三、娄底为什么叫娄底
1、娄底”一名,最早始于宋代,清康熙十二年的《湘乡县志》记载:宋熙宁间,灰箕铺(今清潭村)临涟水河一带建半边街商埠,逐渐形成集镇,并初具规模,称楼底市。之后,其名几经变迁,由楼底———娄底———娄氐,最后又恢复为娄底。对其名称的来由,产生了多种说法,最为常见的,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种。
2、一是旅况说。娄底古为通商要隘,是湘乡至新化、双峰至宁乡大道的交汇之处,商业繁荣。元初,湘乡县以民至万户,升为州,至正十二年(1352)在娄底街市设立巡检司衙门,成为湘乡上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湘乡县八大集镇之一。彼时,来往客商大多数喜欢在这里打中伙(即吃中饭)或歇宿。那时娄底街上的店铺多为两层,底层用于做生意,商铺、作坊、屠坊、巫公百匠、伙铺旅店,都设在楼下,客商、旅客也多在楼底下活动,而店主人一般都住楼上,渐渐在旅客和店东家之间约定俗成,楼底下的交易也成了旅客调侃的俗语,流传开来,“楼底”之名自然而生。
3、二是星相说。民国二十五年,本地文人觉地名不雅,也许是天缘巧合,二十八星宿中有娄星和氐星,在娄底交相辉映,由是将“氐宿”(序列第三)、“娄宿”(序列十六)序列颠倒,所谓“娄底者位居娄星、氐星之下也”,故将“娄底”改为娄氐。按二十八星宿的排列,娄星的位置在西方,属西方七宿,而氐星则在东方,属东方七宿,每个星宿在地面都有他们相对应的位置和范围,据《史记》卷二十七载:角、亢、氐三星对应兖州,奎、娄、胃三星对应徐州,翼、轸二星对应荆州。《晋书天文上》引用陈卓、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他们的一致见解:角、亢、氐对应郑州、兖州、济阳(山东济宁市),入氐二度,东平入氐七度;奎、娄、胃、鲁对应徐州、高密,入娄一度,城阳主娄九度。据此,氐、娄二星并未照耀娄底上空。另《天官书》也有记载:轸旁一星名长沙,故郡以星城得名。长沙入轸九度,娄底古属连道,隶长沙郡,因此星野分属为轸九度之间。当然,说娄、氐二星交相辉映娄底也并无道理,太阳、月亮两个天体,地球人看来,也有东边明月、西边夕阳同时辉映地球的时候。
4、三是地形说。“楼”和“塿”是同音字,古时称土丘为“塿”,“培塿”就是小土山,“楼底者,土丘之下也”,也就是说楼底,在小山的底下。《左传》中写道:“部娄无松杨”,部娄就是培塿的意思。唐代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说道:“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培塿”即是土丘,而“楼”与“塿”通用。娄底古镇四面环山,四周丘陵起伏,其周围用“底”字落脚的地名至少也有八处:机务段东北有“山脚底”,黄泥塘有“岭背底”,民兵水库北有“中坪底”,小碧桥北有“沙坪底”,双江乡有“坪底”,杉山镇有“石底”“上石底”,与百亩相邻有“水洞底”等。镇址则地势低洼,在山丘底部,因此得名。
5、以上三种说法,各有来由,各有出处。其实无论“娄底”一名究竟是来自历史上的“南宋”还是神秘的“星宿”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娄底人”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并努力使其变得更为美丽、繁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