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有个爱看足球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我老婆不爱看足球赛,所以也谈不上什么体验。但我喜爱看,并有一个怪癖,只看有中国女足参加了的比赛;国外的国内的男足赛一般不看。
二、河南建业新任主帅亚森的执教能力怎么样
河南建业在送走了贾秀全后,请来了保加利亚教头亚森?彼得罗夫出任主帅,从规划设计层面来看,这是一手妙招。能否收获预期的良效,主要看建业俱乐部方面拿出的是多大的诚意,毕竟,亚森的执教能力配得上建业目前的身段和中短期的追求。
1.亚森自带强烈的"平民属性"。
亚森在1997年与中国足球首度发生密切关系,他被甲B球队武汉雅琪引进并在当赛季便帮助球队冲A成功。后来,亚森又在另一支甲B球队江苏加佳效力一个赛季。可以说,亚森在中国足坛的起步之路,便是从平民球队开始的。
2013年,中甲球队石家庄永昌的一纸聘书,开启了亚森在中国足坛的第二个身份,在教练这个角色上,亚森依然"陶醉"在强烈的平民属性里。从石家庄永昌到北京北控再到此番的河南建业,亚森都能吸引到并钟情于平民之师的信任与厚望。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或气场,通常由它来开启缘分之类的东西。
2.亚森的执教守则中蕴有三大密宝。
第一,制造凝聚力、打磨不死心。
亚森外型粗犷豪放,肢体动作丰富而夸张,言辞表达极具煽动力。为球队制造向心力,也就是凝聚力,为球队注入不灭的斗志,也就是不死心,是亚森最为擅长的本领。
事实上,对于一支职业战队而言,这份玄之又玄的、气质灵魂之类的感觉,往往是庞大战斗力的直接生发源泉。无数人用无数事例证实过这一点,而亚森也在石家庄永昌践行过这一真理。
这是网上广为流传着一张照片:亚森从永昌下课的十几天后,还在大雨滂沱中默默去到永昌训练场边观看昔日弟子们的训练。。这份真心真情真爱,感动过万千人。这是他独具的魅力。
第二,5后卫体系,防反理论的痴迷级崇拜者。
亚森钟爱5后卫体系,无论是541还是532,他都在演习层面驾驭的炉火纯青。在石家庄永昌的高光时期,亚森的5后卫大法一度能把霸主级的广州恒大搞得灰头土脸。
"5后卫防反"不是亚森的首创,他也未必用得最好。但是必须承认,他对这套战术体系的钻研是深刻而富有成效的。在球队能在执行层面以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发挥出亚森的设计演练成果时,亚森的5后卫结构战力惊人。永昌一个赛季冲超、中超首赛季勇夺第七、缔造被全中超认可的裕彤魔鬼主场,都是最有力的明证。
第三,发掘并确立核心外援的加权级实力地位。
亚森对于外援的使用,有独到手法。他执教期间,基本都能发掘出手中外援的全部潜力,同时也能赋予外援独特的战术地位并导引全队服从和服务之。
事实上,外援能力水准普遍高于本土球员,能否满额发挥出自身实力,便取决于教练的使用功力。在这一节上,亚森是有过人之处的,不论是战术框架的围绕性设定,还是通过心理按摩来强化他们的信心,亚森都能做的天衣无缝。
3.亚森的"弱踵"是助跑期太长。
亚森需要一个至少是"一个赛季"的周期,才能实现自己对球队的改造意图,这个起飞前的助跑滑行期似乎有点过长,这成为限制他执教期限的最大不利因素。
亚森在永昌的成功,源于他通过长时间的深耕细作,完美重造了球队。他在北控1平5负后即遭下课,亦是因为他的备考周期过短,还没来得及让球队完整领会自己的思维蓝图。建业目前在中超积分榜上排名岌岌可危,亚森手里的时间其实并不很多,这将对他能否完成保级大功的产生关键影响。
4.建业其实很适合亚森,就看建业到底怎么看待贾秀全。
建业现在的本土人球员基础很不错,外援也有现象级高手,U23球员则尤其出色。因此,亚森等于是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接手球队,只要迅速接进地气,亚森有望在建业再写就一段小辉煌。
但如果建业俱乐部另有别图,比如,只是用亚森来做个缓冲和过渡,内心深处还是预留着为贾秀全再度归来而准备的后手(在建业和贾秀全之间,有过这般操作的先例),那亚森的前景就很难美妙了。
三、足球报为什么越做越差
1、这是我父亲迄今仍然保留着的《足球》1990年世界杯的特辑。《足球》报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我对足球引发兴趣最大的启蒙,也曾经是我学生时代最好的精神食粮。
2、个人觉得《足球》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当属1993年之前。当时的报纸四开八版,套红印刷,严俊君、利彪、梁清、谢奕、陈伟胜还有摄影记者梁嘉建,这应该是报社当初仅有的几杆枪,正是出于他们十多年的敬业和坚守,才让这份当初籍籍无名的报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成了球迷心中的最爱。因为年代和资源所限,每次拿到报纸几乎是我业余时间最开心的时刻,我会迫不及待的浏览只有八支球队参与角逐的甲级联赛战况,柳海光、高洪波、吴群立、马林……就这样不经意间走入了我的心扉。然后再逐字逐句的仔细品味报纸每一条报道和评论。
3、可惜《足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彼时周末转播的录像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意甲和德甲球迷,但是《足球》甚少涉及五大联赛的报道。
4、1993年1月4日,《足球》报开启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版增期——每周两期、每期16版。拿到第一期的报纸时我喜忧参半,高兴的是报道中终于出现了新华社关于五大联赛和三大杯的通稿,忧的是报纸的版面充斥着各种广告还有对我来说没有太多意义的新闻,还有就是必须从不多的生活费中拿出更多的银子。
5、借助中国联赛职业化改革的东风,还有派出庞大的记者团队采访美国世界杯,《足球》报在1995年前后达到了发行量的巅峰,保守估计每期的发行量至少在150万份以上。
6、风光的背后往往充满了危机。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辽宁的《球报》、天津的《球迷》、北京的《中国足球报》、南昌的《足球俱乐部》还有全国各地的足球报刊就像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特别是长沙的《体坛周报》在经过将近十年的蛰伏后终于厚积薄发。
7、与《足球》相比,瞿优远麾下的《体坛周报》有着三大优势:其一是体制内外的差异化。《足球》在人员编制和工资待遇上必须通过上级广州日报社才能做出决定,而瞿优远大笔一挥就可以做出决断,于是包括金焱、严益唯在内本来准备投奔《足球》的记者被中途截胡,甚至更有李响被对方挖角成功的例子。人才的流失和断档是《足球》失败最主要的因素。
8、其二是《足球》在体育方面的报道过于单一,同时过于关注国内足球。错过了NBA和意甲在国内最黄金的时代。
9、其三是版面不精细,广告太多。这点先不说《体坛周报》,即便是同城的《南方体育》也差点做到了后来居上。
10、尽管《足球》后来增加了《劲体育》,不幸的是又遇到了互联网大潮的冲击,目前已经是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了。不过其他纸媒又有哪一家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呢?
11、个人关于《足球》报的一点心历路程,说的不对请多多包涵。
四、做足球教练压力大吗
1、做足球教练的压力大,特别是像皇马、曼联和切尔西这些豪门的主教练压力更大。我们不看别的,看“最特殊的一个”穆里尼奥的头发就知道了。据科学家研究:头发过早变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压力太大。
2、穆里尼奥在波尔图时期:2002-03赛季带领波尔图成为“三冠王”——欧联、葡萄牙杯和联赛冠军,2003-04赛季的联赛冠军和欧冠冠军。那时穆里尼奥不到40岁,意气风发,头发浓密,只有稍许白发。随后到切尔西一期和国米,虽然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压力的增加,头发也慢慢变白。
3、执教皇家马德里的三年时间,为了对抗瓜迪奥拉的“宇宙队”,真是操碎了心,头发也变得越来越稀疏,目光也变得无神了。
4、皇马过后又回到切尔西二期,执教
5、成绩不甚理想,除了一个联赛冠军。后来还与球员和队医产生了矛盾,黯然下课,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了。
6、现在就是红魔曼联时期,两年时间曼联虽然在进步,可是又一次面对的是,同城兄弟瓜氏曼城的崛起。让他双目呆滞,头发花白,活生生的一个糟老头。
7、短短15年间,穆里尼奥身上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你们说做足球教练压力大不大?压力特别大,心力交瘁,自然累成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