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中国足球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一些的原因是什么
颠覆性彻底的进行从业者灵魂的改革,从业者抛弃利于熏心,增强国家担当意识。应该让足球从业者们从宋代的“蹴鞠icon”开始重新练,实实在在学习。必须从娃娃抓起,不光练技术、练体力、练技战术,更要着重于重塑中国爷们儿的精神!
二、中国足球充斥着假球、赌球、黑哨等丑恶现象,你还会关注它吗
中国足球,是全盘接受西方体制,腐蚀溃败的最典型案例。原有的精神被彻底颠覆,到处都是肮脏与污秽。关注还是值得关注,如果治理不好足球,其他行业同样无法治理。接下来的,将是全社会的灾难。
三、什么是国足现象
球场上技不如人,屡战屡败。管理僵化,还自以为是。赞助商灰心,球迷伤心,和我们的国情不相匹配。光换教练不解决问题,体制,是体制呀!
四、中国足球的舆论氛围是否能改善
开门见山,先说结论:30年内跟本不可能有所改善。
都说是成绩影响了中国足球的社会舆论,确实,成绩是会左右舆论正负面,但本质问题却是出在与中国媒体上。
自媒体蓬勃发展,全网每日量产文章近百万,而自媒体收入重要来源在于流量。今日的中国媒体出现了十分怪异的一种现象,他们可能跟本不看足球,却把足球说的“头头是道”。
媒体的存在是为了引导舆论,但他们为了流量,成为了群体舆论的奉承者。而在中国足球成为国民出气筒的今天,枉顾事实地踩上一脚,往往比合理分析会占优更多的流量空间。
相对欧洲国家而言,中国的球迷文化是非常畸形的,球迷文化起源的本身是对家乡球队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造就了他们会与主队荣辱与共。
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创立时间较短,影响力薄弱,大多数人成为球迷往往是先成为五大联赛某支球队的粉丝,而后才去关注国内本土联赛球队。
这导致了中国球迷文化起源是来自于从众与凑热闹心理,而非是故乡认同感。而这也是冠军粉的形成因素。
大多数人决定舆论风向,而在国内,非球迷群体是大多数,真正的球迷群体少之又少。
我此前看到一句话:100个中国人里有10个是看球的,而这10人里只有2人是去现场看过球,1人是踢过球的。
我想这句话用在这里最为合适不过,如果你只看五大联赛,你根本无法相信中超小球队的上座率可怜到何种地步。
五、人民日报评中国足球:面对挑战,只有改革,你怎么看
1、谢谢您的邀请!我觉得《人民日报》的评论非常好。在2022年世界杯不扩军、中国足协赶紧宣布里皮回归、上港董事长出任足协换届筹备组组长之际,以一个党报的高度来谈中国足球改革,更体现高层的战略意图,也更有力度。用一个文学化的词语来形容,这很可能是中国足球春天即将来临之前随风而来的一丝气息。
2、中国足协为什么对世界杯不扩军如此敏感?为什么急匆匆地同一天作出两项重大事项的决定?说白了,就是因为国足要冲击世界杯,并且自感难度非常大。所以,一切事情瞬间显得非常紧迫了起来。
3、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迫切的感觉?因为中国足球水平低、国家队并未具备绝对的出线实力。为什么水平低?因为中国足球的群众基础差,青少年踢球的人少,俱乐部也并非真的重视青训工作。然而,这原因又是什么?
4、追根究底,原因出在足协,在于足协的管理不到位,或者说错位。
5、1994年中国足球进行职业化改革的时候,只是引进了俱乐部制,进行了俱乐部改革。但对俱乐部的管理,仍然沿用老一套,行政管理,仍然是中国足协。足协统揽了俱乐部生杀予夺的一切大权。从联赛到球员注册、工资,再到俱乐部的一切成本开支等等,都由足协管理。但事实上,足协又没有这个能力来管理。
6、比如对于球员的薪酬管理,足协从来就没有制订过一个合理、合乎市场运作的薪酬管理体系。结果是俱乐部各出奇招、五花八门,并且球员的薪酬越来越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足协上赛季联赛结束后,不得不出台“中超四帽”,其中之一就是对俱乐部的工资成本制定了一个上限。但实际上执行效果如何,恐怕足协也无法得到真实、准确的数据,也没有这个能力进行全面监管、考评。说难听点,“中超四帽”不过是几句空话。
7、又比如,国奥要冲击奥运会,为了出成绩,让国奥队员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足协从2017年开始出台U23政策。其间,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足协总共为进行了4次修改。但真正执行、落实的,并没有几个。绝大多数俱乐部,只是应付式使用,通俗的说法叫“涮水”。等等,诸如此类用计划经济的行政手段,管理市场化的中国足球的现象,其实,都不应该是由足协来管理。
8、这就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如果足协不管,谁来管?答案是:职业联盟。
9、其实,在上述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同时引进职业联盟。俱乐部的事情,由俱乐部自己来管理。比如U23问题,如果成立的职业联盟,根本就不会出现没有年轻球员可选、可用的问题。更不会出现足协用行政手段把一些所谓的好苗子,从几个俱乐部集中到某一个俱乐部进行“培养”的荒唐事情。因为俱乐部要生存、要发展,它会自觉、自发地发展自己的青训、抓好自己的后备力量建设。中国足球目前所有的现象、问题,几乎都可以在职业联盟中得到解决。它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做专业的工作”、“内行管理”、市场管理。
10、如果有人担心成立职业联盟后,俱乐部也不重视青训怎么办?有这种担心的,不妨回过头看一看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的企业改革,看一看经过二、三十年之后的今天,当初的担心是不是很可笑。
11、上述等等,不过是中国足球当初的改革不彻底、不深入,改一半,留一半尾巴,结果就是今天这种不伦不类、不三不四的现状。最终受害的,是国家队,更是中国足球。
12、而据报道,上赛季联赛工作总结会上,足协曾对成立职业联盟作出某些承诺,也做了一些具体工作,比如主持起草了《中国足球职业联盟章程草案》等。现在看来,这些承诺和具体工作,同样是改革不彻底、不深入的表现。职业联盟的章程,怎么可能由足协来主持起草?这不继续想当裁判员吗?。说白了,是足协还没有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意识到职业联盟与足协是两码事。最根本的,还是舍不得放权。
13、早在2015年3月,国务院就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在该《方案》印发一周年座谈会上,当时的足协领导就表示年底将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联盟管理机构,也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联盟。但几年过去了,中国足球职业联盟还停留在“蓝图”上。
14、在目前这个大背景下,《人民日报》提出这个话题,我认为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足球的改革,必须深化、深入、彻底。要像当年企业改革一样,不换思路就换人,谁不改革就“改革”谁。没有能力推进这项工作的、推动不力的,换有能力、有执行力的人来做。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中国足球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每到“冲击”世界杯,就不必满世界找“世界名帅”来救火、续命!
15、而真正到了职业联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国家队进军世界杯,那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16、(今日头条悟空独稿,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