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西虹市首富结局怎么了
1、因为虽然贾跃亭因为犯罪被捕入狱,但他透过电视机暗示给吉澳集团的总裁吉澳堂,让他明白市场是无限的,并帮助吉澳集团成功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2、同时,贾跃芳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可以继续开心地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并开始一段感情。
3、整个故事传递出去的主题也是乐观积极的。
二、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1、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
2、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
3、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
4、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
5、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
6、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
7、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
8、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
9、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
10、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
11、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
12、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
13、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
14、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
15、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
16、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
17、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
18、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
19、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
20、可是马谡坚决不听,最后把军队驻扎到山头。
21、曹魏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到街亭,观看地形地势后,将马谡驻扎地山头牢牢包围,尤其是彻底切断水源。
22、因为王平一直对马谡的布阵耿耿于怀,蜀军离心离德,即使马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蜀军齐心协力,反而导致蜀军不战自乱。
23、张郃对马谡军队发起进攻,势如破竹;马谡军队溃不成军,四散溃逃。
24、唯独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失利布阵疑军。
25、王平将自己率领的1000多士兵占据一处有利的位置,命令士兵大力擂鼓造势。
26、张郃怀疑蜀军有大的埋伏,故意诱敌,所以,不敢继续进攻。
27、王平抓住战机,以自己的军队为核心,把四散溃逃的蜀军聚拢起来,并且顺利回到诸葛亮军前。
28、诸葛亮听取败将们的汇报,根据功过进行奖惩。
29、马谡、张休、李盛等大将不听丞相安排,全部斩首。
30、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谨遵诸葛亮的部署,虽然没有扭转大局,但是,减少了损失,而且能把2000士兵安全带回军营,应该奖赏。
31、诸葛亮拜封王平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职位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32、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获得升迁的将军,根本原因是王平听诸葛亮的话。
33、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任命为前锋。
34、进军途中,诸葛亮病情越发沉重,秘密与长史杨仪等人,安排退军事宜,诸葛亮特别安排魏延在最后压阵。
35、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听指挥,随他自便。
36、杨仪等人准备退兵,并且安排魏延断后压阵。
37、魏延十分生气。他觉得丞相死了,应该继续进军,因为还有我魏延,魏延有能力取得胜利。
38、杨仪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退兵。
39、魏延与杨仪意见冲突,两人在军中大吵大闹。
40、大部分将士都跟随杨仪不慌不忙后撤。
41、魏延带领少数亲信,快速感到杨仪大军前面的南谷口,准备用武力拦截杨仪。
42、王平心想,这是内讧,无论谁胜谁败,对蜀军都是致命的损伤。
43、王平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威望,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
44、但在阵前,不听从杨仪的命令,将会导致更大的内乱。
45、王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仗而让魏延退却。
46、王平想到了诸葛亮,他要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使得一触即发的大战、扼杀在萌芽状态。
47、王平打马来到魏延军前,大声呵斥道:诸葛丞相刚走不远,你们就敢胡作非为!快快回到大军之中。
48、将士们听到“诸葛丞相”,便纷纷从魏延身后离开,回归杨仪大军之中。
49、魏延看看只有自己儿子等少数几个人跟在身后,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回汉中。
50、在生死关头,王平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诸葛亮刚死、即将动乱的蜀汉局势。
51、王平凭此功劳,再次获得升迁。王平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并以安汉将军的身份辅助吴懿镇守汉中,不久,晋封为安汉侯。
52、王平成为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重要大将,并且正是王平,有延续了蜀汉江山。
53、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三万汉军镇守汉中。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54、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6万魏军进攻汉中。
55、面对5倍于自己的强敌,大将们都很惊恐,有人建议暂时放弃重要的隘口,单独守卫城池,等援军到来,再一起去把关隘强夺回来。
56、王平分析:援军赶到汉中,需要行军1200里;魏军占据关隘,汉中就保不住了;汉中失守,蜀汉政权就会很快被消灭。
57、王平继续分析: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把守兴势;我率军作为后盾。我的军队机动灵活、根据形势需要可攻可守。在这段时间中,魏军进攻不会太顺。
58、王平说:在我们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正好赶到,前后夹击,可以打败魏军。
59、王平的这次作战风格,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作风:布阵疑兵、稳中求胜!
60、前军在兴势守卫期间,王平的军队在后方运行,让魏军看到,蜀军好像有大军埋伏。
61、王平率领的蜀军,终于赢得了宝贵的后援时间。
62、按照王平的计策,魏军正在犹犹豫豫的时候,蜀军的增援部队接连不断赶到兴势。
63、受到不同方向进攻的魏军,很快被打败,狼狈逃回。
64、后来还有反例,验证了王平完全正确。
65、王平已经掌握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精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只能使用这样的计策。
66、兴势大捷胜利后,蜀汉政权继续存活19年。
67、王平用上了诸葛亮的计谋,延续了刘家的蜀汉江山。
68、248年,王平年老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爵位。
69、王平一生平稳、谨慎、善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三、曹婴斩赵云最后的结局
1、在诸葛亮二出祁山,赵云还要求自已作先锋的,第三次出祁山时,在途中,诸葛亮看见一老树被风吹倒,此时,诸葛亮已猜到蜀中,必定有大将去世,在他还在叹想去,马上就有快马来报,蜀中子龙将军因病逝世.
2、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
3、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