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2006到2024中国人口数量
(2003年开始,每年人口出生数开始基本稳定)
(80后一代进入结婚生育期,高成本导致多数人生一个或者晚生?)
(2011年11月,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2013年11月,《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原计划会有第四波婴儿潮,翟振武砖家就预测二胎放开会有4995万)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2021年:1062万(国统局2022年1月18日公布)
2019年到11月17日1016万,距离2019年结束还有一个多月,按今年的月出生人口,剩下的一个多月预计新新出生的婴儿不到100w,那么2019年的出生人口约为1100万(更新后数据1465万)。
出生人口数量下行的主要原因是育龄女性人数降低和生育意愿下降。随着90后独生子女成为生育主力军,适龄生育人口数量减少。
此前,据泽平宏观的人口报告2019分析,新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会降至1100万,较2018年减少26%。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幕居然提前11年就出现了。
其实2018年1523万的出生人口数已经创下了1949年以来除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外的新低,10.94‰的出生率更是194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总和生育率降至1.52,这一指标不仅低于世界平均,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
2019年的1100万则将以上指标全部大幅刷新,再创新低。当然最终数据还要官方依据相应口径来确认。
假设男女比例平衡,而且不会遇到重大变故(灾难,战争等)导致的人口消失,假设结婚率是100%,那么30年后大约有500万对新婚夫妻,不要说生育二胎了,连一胎都不能保证。
这500万对新婚夫妻其中还要除去大约不能生育的20%人口(现在就是这个比例了,这就是滥性、伪女权盛行以及垃圾食品的后果),未来还可能遇到丁克家庭(大城市现在有不少)。
其中只有400万对夫妻能够生育,会生育多少孩子呢?
跌幅如此之大,也有前几年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二胎生育需求集中释放,推高了新生人口数量,在75后生育需求释放完毕后,现在的数据才是此阶段生育主力90后真实生育意愿的体现。
同样是该报告的预测,按照2018年1.52的总和生育率,2100年人口会降至8亿,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从19%降到7%。2200年则会进一步降到2亿。
人口是根本。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仅关注楼市就有点肤浅了,生育率过低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引发种族存亡的危险。
中华文明之所以长盛不衰延续至今,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历经五胡乱华、蒙古、女真三次血腥屠杀及秦末、汉末、唐末等人口严重减少的内乱,还是顽强的挺了过来,人口众多形成的统一大市场和充裕年轻劳动力形成的人口红利,也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
正因为如此,国家的人口政策在近年来也出现了转向,单独二孩,全面二孩陆续实施,日前更是出台了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未来面对生育率下滑的严峻形势,预计国家还会有更多鼓励生育的政策出台。
想当初90年代、2000年那会,大家即便是承受沉重的罚款、遭遇失业,也要毅然决然生孩子。
但是到了20年后的当下,男生连女友都不愿意去追了,年轻人连结婚都不想结了,很多结婚的人不敢生孩子了,还有很多已婚人士狂离婚,离婚率创新高,2019年三季度民政局最新统计全国结婚的713万对,离婚的310万对,离婚率43.53%,超出想象,有些地区如天津等离婚率竟然能达到70%。这个数字实在是太高了。不知新生人口数量下降是否与有关系?
2020年8月21日更新2019年人口数据:
201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预计2030年总人口数增到14.3亿,人口出生率为8‰,自然增长率为0.4‰。
2021年2月9日更新2020年人口数据:
2月8日,公安部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报告透露: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虽然肯定会有部分新生儿出生在2020年尚未登记户口,但是2020年新生儿大幅下滑毫无疑问。最终还是得以国家统计局数据为准。
ps:国统局统计2019年死亡人数999.72万,预计2020年大概率超过1000万,意味着人口净增长约100万左右。
2021年11月20日更新2020年人口数据: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首次透露了人口出生数据。
根据年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
此前,官方已经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相比2016年的1786万人,少了1/3左右。
根据年鉴,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从年鉴里公布的历年全国总人口数据可以测算,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467万,2012年还超过1000万人。
2022年1月18日更新2021年人口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一旦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就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根据专家预测,最快十四五时期,即2021-2025年,这一局面就有可能出现。
有相关机构预测,到了2100年,中国人口总数可能还不到10亿。
最近几年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从全面二胎政策落实实施后,导致前期二胎需求集中释放。80后的这一代早已经提前透支了新生人口增长,而如今的90后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现在养孩子成本地提高,导致出生率不断创新低。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每天忙着赚钱,仅有的一点时间就用来自己享受生活,哪有时间照顾孩子呢?毕竟,结婚和生孩子都不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
另外,虽然说现在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渐提高,收入水平不断增加。但是,抚养一个小孩子的成本也在迅速提高。
如今,养孩子早变成了精养,养育孩子的成本急剧上升。产前检查、产后奶粉、婴儿衣服、尿不湿,以及孩子长大后,对他的教育投入,都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决定是否要孩子也变成了越来越理性的行为,毕竟。没有较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做基础,根本无法承担养育孩子的花销。
其次,生育二胎需要家里更大的居住空间,也需要更多的人来照顾孩子。带过小孩的人都知道,带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初入职场几年的年轻夫妻来说,既要负担自己的工作,又要没日没夜的照顾小孩,非常辛苦。
如果这时候没有双方老人的帮助,根本难以有生育二胎的底气和决心。而如今,现在多数80后和一些90的父母已经慢慢年老,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小孩。
除此之外,还有目前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让许多人不得不开始思考,要了小孩之后,还贷压力就会增加,这样一想,更加不敢要孩子了。
现如今,要怎样解决我国出生率下降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因为如果我国人口红利已消失,那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历年冠军
1、2015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许昕、朱雨玲分别获得男女单的冠军,男双冠军归属许昕/马龙,女双冠军被刘诗雯/朱雨玲收入囊中,混双冠军归属樊振东/木子。团体比赛中,许昕所在的上海男团和武杨所在的山西女团获得冠军。
2、2015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许昕、朱雨玲分别获得男女单的冠军,男双冠军归属许昕/马龙,女双冠军被刘诗雯/朱雨玲收入囊中,混双冠军归属樊振东/木子。团体比赛中,许昕所在的上海男团和武杨所在的山西女团获得冠军。
三、中国十大首富都有谁,怎么排名
首富,指的就是只有一个,也就是唯一,这才叫首富。我国的真正的首富目前无从得知,因为中国人善于藏富,现实中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明面上的首富。更为关键的是明面上的首富排名还不一致,因为目前比较出名排名的有两个榜单,一个是福布斯富豪榜,另一个是胡润富豪榜,所以说这首富都是带有水分的。
虽然说福布斯和胡润的两个榜单,有时候略有出入,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一样的,因此我们本次以福布斯的榜单为例进行分析说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始创于1999年(主要统计的是大陆的榜单,不包含港澳台,否则2015年之前,基本都是李嘉诚的天下),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一共有13个人(家族)登顶过首富宝座,至于说这十三个人,如何排名呢?
这十三个人里面,我个人认为最牛逼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黄光裕;另一个是丁磊。
黄光裕是真真正正的草根出身(吃不饱饭的那种人),单打独斗登上了首富的位置,而且是连续3次(与王健林并列次数第一,且登鼎的年级也不大才35岁,而马云35岁才刚刚创办了阿里),甚至坐牢之后,还荣登了一次;对比同为做家电零售的苏宁张近东,不得不说黄光裕真的牛逼(黄光裕进去这么多年,不说张近东没有登过首富,就算是乘火打劫都没有把国美打趴下,若当年黄光裕如果没有进宫,或许国美早就一统家电零售行业了)。
另一个是丁磊,是因为他登鼎的时间,在32岁的时候就问鼎中国的首富了,是所有首富里,登顶首富时最年轻的(很多首富在32岁的年级时还默默无闻),虽然杨惠妍比他更年轻登鼎,但是杨慧妍这种接手家族生意的与他没有可比性。
当然如果论对国家的贡献度,那么无疑是荣老,荣老一生为国,甚至曾经一度捐出了全部自己的工厂给国家,荣老也是首富里唯一的一个副国级的领导。
其实无论是明面上榜单里的人,还是私下真正隐藏的人,我相信这些人对这个所谓的首富榜单根本就是不屑于故。所以这类榜单的排名没有什么意义。
四、全国历年公积金缴费比例
根据《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设区城市(主要指地级市)单位和职工缴存比例最低不低于5%,原则上不高于12%(合计缴存比例为10%至24%),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即是说,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只有最低限制,上不封顶。
但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这就是说,单位为个人缴纳或者个人缴纳比例超过12%的部分,将计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比如上海市目前的普通公积金缴存额为职工与企业各交工资总额的7%,如果有补充公积金,比例为工资总额的8%。两项相加,单向缴存的最高额度为15%。如果12%以内的部分可以免征个税,那么超过的3%部分则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并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可以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提高缴存比例或者补缴缓缴。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当月工资。
单位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当月工资。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原则上不应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倍或3倍。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这里只是原则上不能超过,说明还是可以超过的。对于超过部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的,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一般来说单位会在指定的日期里面将单位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款项存在指定的银行里面,然后再由相关的银行将相应的住房公积金款存在每个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中。而且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比例和缴纳的基数都是根据相关地区标准进行制定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