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心慌气短胸闷是怎么回事
心慌、胸闷、气短都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且一般会一起发生,其中最易导致这些症状发生的疾病为心脏疾病,而因为心脏健康关乎全身健康,人们一旦出现以上的这些症状,就会有所担心,怀疑是心脏疾病所致。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心慌、气短、胸闷的症状,只不过有的人只是偶尔发生,持续时间也很短,不会引起重视,但是有些人却表现为经常反复发作,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出现这些症状,还需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案。
1、心慌、气短、胸闷最常见的病因:在临床上,导致心慌、气短、胸闷这些症状的疾病其实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心病以及各种心律失常、肺动脉栓塞、心包积液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气管炎或支气管炎、肺炎、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除吃之外,贫血、低血糖、低血压、高热、甲亢等疾病患者也会有这些症状出现。
2、心慌、气短、胸闷最常见的生理性诱因:另外,在某些环境下,人们也会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只不过这些人未有任何的疾病,即为生理性表现,发生在健康人群中,可诱发这些症状的因素有,长期待在密闭、拥挤的环境中,会因为缺氧、烦躁出现这些症状,或是在失眠、熬夜、睡眠不足、剧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大量饮用浓茶或浓咖啡等情况下,也会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一般而言,这些情况下发生的症状会很快缓解,注意消除诱因后即可,但是需要注意以后也要避免这些因素的发生。除此之外,服用某些药物,如麻黄素、苯丙胺、咖啡因、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等,也会有新的表现。
3、心慌、气短、胸闷的功能性因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患者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的器官或组织病变,但是却常常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的症状,而且是反复发作,甚至使得患者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功能性疾病。对于该类人群而言,导致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的主要原因为情绪因素,如压力过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都会导致这些症状反复发作。对于该类人群而言,平时需要注意对自己情绪的管理,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也要规避一些风险因素如熬夜、吸烟饮酒、剧烈运动、饮用浓茶或浓咖啡等。
二、体内湿气重怎么去除
身体湿气重,可以从饮食、运动配合中医三方面综合调理,祛除湿气。
1.饮食方面:可以食用一些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红豆、淮山、茯苓等。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的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二者加水煮粥,可以起到祛湿、利尿的作用。红豆、淮山、茯苓等煲成粥或者煮水喝,也可以除湿、利尿。
2.运动方面:跑步、健走等运动有助于继发体内阳气,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3.也可以请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祛除体内寒湿,要采取温阳利水化湿的治法,可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等;祛除体内湿热,需要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可选用三仁汤。此外,还可以选择艾灸、温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也有较好的祛湿作用。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郭楠审核
三、感到胸闷气短该怎么办
胸闷气短,相信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青少年以及中老年身上都会发生。往往感觉到胸部沉闷、压抑、气短难续、只有不时地深呼吸才感舒适,严重时深呼吸也难以奏效。如果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症状的话,就需要特别注意了。那么,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呢?
胸闷气短是一种主观感觉,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一般情况下,胸闷气短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即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胸闷气短症状。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气短、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另外,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神经官能症,也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对于因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引起的胸闷气短症状,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
2.病理性胸闷即有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胸闷气短症状。专家指出,胸闷不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胸闷。引起病理性胸闷的原因常见的有呼吸道受阻、肺部疾病、心脏疾病、膈肌病变、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病理性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多数是由于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塞、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等。缓慢性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仔细加以辨别,区分是功能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功能性胸闷气短,则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彻底消除症状。
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头条号,轻松问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