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小孩儿踢足球有用吗
足球运动是一种先进文化,从事足球运动能够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足球运动培养周期漫长而且艰苦,能够磨炼孩子持之以恒做事情的意志品质。在模拟战争的情境下艰苦比赛能够形成孩子的男子汉气质,通过艰难的比赛过程磨砺孩子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
二、中国的小孩为什么更喜欢篮球
现在打篮球的小孩越来越多,动不动就看到小孩说:走,打篮球去!另一个小孩:走!
1.篮球场没有足球场那么大,有个篮球架子就可以玩儿;
2.部分体育场都有篮球场,没有足球场;
3.和国家战绩有关,国足战绩差,中国男篮战绩好;
4.足球需要22人,即使小场也需要10人,而篮球几个人都可以玩,一个人练练投篮,两个人相互PK,三个人可以上一个人轮休,谁输了换下一个,四个人以上可以打半场,10个人可以打全场;
5.社会和政府对篮球的基础设施投资大于对足球的基础设施投资。
这就是我对该事的理解,如有不到位,请指正!
三、中国足球场地真的很少吗,如果是,为什么
纠正一下,其实不是不建,现在在广州南站石壁那边已经批地准备建8W人的专业足球场了。而且天津的泰达球场、上海虹口都是专业足球场啊。
再来说说为什么不是专业足球场的原因。
1.中国大多俱乐部主场都是向市体育局租的,而并非自己的球场,这些球场在建造之初都不是专门为了足球事业而建的,大多是为了各方面体育队,或者是承办省运会、全运会等综合赛事才兴建的,所以不可能建成为专业足球场。
2.中国体育场的维护费用大多来源于政府机构,那么政府机构自然不可能让它空置,所以才会出现体育场经常出租给演唱会等各种活动,因为这样才能填补这部分维护费用,那么,如果建成专业足球场的话,可以变化的余地太小,可利用范围也有了局限性,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建专业球场。
3.很多已经建成的球场,也有俱乐部想改建成专业足球场,诸如之前恒大想改建越秀山,但这种改建成本往往很高,而且还是归属权问题,这还是属于市政府的球场,各方利益相关,让这种球场大规模的改造很难成型。
4.中国的俱乐部投资足球,大多是为了一时的声望,或是一些政治目的,那么很多时候都是短线的一种投资行为,并不是长期有规划的在做足球,因为这也是为什么很少俱乐部愿意去改造专业球场,或者兴建自己的专业球场,甚至不愿意去搞青训,因为这些都是投资很高、周期很长、见效很慢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同样的,像国安、鲁能这样的企业,他们很稳定地投资足球,但因为国企的每一分钱都是需要审批的,要投入那么大一笔钱去改造或者建造一个并不那么紧要的专业足球场,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5.最后,最关键的是,中国的地贵啊!!!
所以,要想中国有更多的专业足球场,那么有几点要做到才有可能:
1.中国足球圈形成健康的生态圈,企业投资足球形成长线稳定投资
2.俱乐部拥有自己的球场,或者说购买球场所有权,参照建业购买航海体育场
3.足球成为一个可以持续自我盈利的生态,真正形成足球产业,联赛的梯次密度形成,各线城市球队增多,需求增大,让每个球场都有足够的价值
四、在高中进了平行班,是什么体验
1、我仔读的是重点班,我自己读书那会,读的是平行班。
2、平行班最大的特点,是老师的配置,还有老师的态度。我的班主任是北师大毕业的,按道理北师大算名师了,但在1980年代初,他是刚被解放的反革命,所以他貌似工作态度一般。同学呢,都是一帮调皮捣蛋的货。
3、这个班主任的特点就是松。松的好处是自由。自由到什么程度呢?高三那年,正好是世界杯,晚自修一帮男生溜去了教工子弟的同学家看足球,他也会装看不见。
4、我读那家是区重点,生源不差的,班上的同学聪明,但太贪玩。老师松,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就百花齐放,怎么学的都有。就这样糊里糊涂到了高考,成绩一出来,老师笑坏了。就这个宽松自由的平行班,有三个同学进了省前六十。四十三个同学的班,11个中大。每次有人问起我这段,我都笑着说,可能80年代大学容易考吧。
5、可能有这段经历吧,我自己对我的孩子教育的方式,跟我高三的班主任差不多,也是自由发展式的。虽然他在重点班,他也会犯自由主义的毛病。比如会因为参加太多的课外活动不交作业,比如会因为睡过头不去考月考。班主任知道我的态度,对他也很宽松。犯这些错误,班主任也是宽容的态度。成绩也是忽上忽下的。
6、人家看着我这老爸就觉得很神奇,为什么高二了,也可以让他这么松?我自己也想过,可能跟我自己80年代读高中的经历有关吧。
五、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从技术抓起,怎么样
从思想抓起,足球是快乐的,不仅是挣钱手段,要降低功利性。注重过程,看淡输赢。兴趣培养出来,才谈职业不职业。场地也很重要,不要搞人工草皮,一定要真草,脚感差太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