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一、如何提升孩子的跑步快
1、从孩子6到7个月开始有撑起,坐起,在地上做“小飞机”动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2、运动分成各种不同的内容。大肢体、小肢体活动构成了身体不同肌肉群和神经的发展。每一种都是有其独有的发展路径的。
3、大肢体运动主要以力量型的活动为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坐,站,爬,走,跑,跳等等。
4、而这些运动的活动的发展过程之中,会增加孩子大量的经验。认识到危险和失控的度。每当孩子学会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他们对于这个能力的危险性都会需要重新认识一下:
5、举一个例子:当孩子刚学会爬的时候,遇到视崖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爬过去,但当他爬过一个月以后,就会知道危险而止步不前了。这就是多次爬行之后,他的经验长了。什么是视崖:
6、而当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类似的情况也会再次发生。孩子可能无法判断眼前的斜坡或者坑洞走过去的时候,会不会导致他跌倒。但再过一个月活动,就会发现他会判断出他能否做到了。而这个发展的程度,与经验密切相关,整天抱着,或者活动受过多的限制的,就会发展得缓慢。
7、而这一点在小肢体运动上表现也同样,我们在小学入学的时候很明显会发现,有些孩子已经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来拿笔,但还有一些孩子可能还是用拳握法在握笔,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小肢体发展不充分的表现。而且,这种问题还有可能即使发展到成人还会如此。比如我发现身边还是有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握笔法的:
8、而这种小肢体发展的不完全就会导致写字慢,费力。进而影响孩子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产生消极的马太效应。
9、而对于小肢体,从孩子自己吃饭开始,就是最好培养其抓握能力的练习,由一开始容易抓握,带有粘性的食物开始(比如,米饭,微微泡软的饼干),进而发展到光滑的,不易抓握的形状(比如剥皮的葡萄,樱桃。PS:注意孩子的吞咽安全,给予合适安全的食物还是第一位的。)再由徒手转成用勺,用叉,用筷子。同样的,每进阶一个工具,就要从新让孩子感受由简单食物到复杂食物的升级过程。就我的经验来说,幼儿园大班毕业,用筷子已经可以处理绝大多数想得到的食物练。甚至可以玩夹玻璃弹子的游戏了(当然是用筷子靠着碗壁将弹子托起来,而不是纯靠技巧夹起。但这对于双手协调,手眼协调,以及用筷子的手指的稳定和力度的控制都是要求发展比较彻底的。
10、到小学就可以做一些更精巧的活动。比如:
11、到孩子幼儿园中后期,用托盘来搬运几个装着水的水杯,这种依赖手眼协调、平衡和力量的综合性活动,要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参与。而这一切,则是用来预备好所有未来孩子有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运动活动的基础。
12、而这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充分的得到锻炼,不要随意的去帮助孩子。
13、请从2:15秒开始看起,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典型的训练的模式,帮助孩子做不能做得到的(比如将拉拉裤褪到膝盖),让孩子充分做能够做得到的(将已经褪到膝盖的拉拉裤脱下)成人最小幅度的帮助。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训练。随着经验的丰富,活动的多次重复带来的肌肉和神经的刺激和发展,他的完成度也会越来越高,而成人的辅助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14、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家长需要做到的是耐心的重复演示;和孩子多次的共同完成,然后辅助的逐步减少。孩子的运动技能就会发展和完善起来。当然,即使孩子学会了某些技能之后,还是会有很多失败的可能的,而且“淹死会水的”这种事情,出现在孩子身上也是很稀松平常的。往往是孩子平时很熟练了,在做的时候注意力就没有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那么集中了,搞砸也是很正常的。安抚理解,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学会面对这种人都会有的“麻痹大意”也是一种成长。同样也需要父母演示,共同完成,逐步退出辅助。而不是抽一顿了事。
15、另一方面孩子,每天能不能让孩子充分的运动和消耗也是很重要的。我自己的感受是孩子的体能是远达过于我们的想象。我记得女儿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差不多可以步行4k米以上的距离。不用背和抱。还不包括玩耍的消耗。大概是月湖公园绕湖一周,或者上海动物园从公园的停车场到熊猫馆再出来回到停车场的距离。(中间小朋友还弯弯绕绕的。)孩子体力是可以实现得了的。但可能有些养育者则会担心孩子的体力不支导致生病。但我的观察来说,一般是因为孩子穿得过多导致大量出汗,反而让孩子不适。孩子如果在运动的状态下。最多和年轻父母穿成一样,活动得兴奋了,后背开始发热冒汗,可以再少一点。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弱会怕冷,对这个判断偏差会更大。我身边有不少父母都会有一组相同的解释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16、但实际呢?穿太多了。孩子大量出汗导致容易脱水的状态,抵抗力就会下降,加上身上总容易包着一层水,就容易感冒发烧。
17、孩子的衣服要根据当时的气温和孩子的状态来。不妨大胆一点。孩子要脱,就让脱,的确她就是觉得热了。但不活动了或者气温下降后父母及时记得补上即可。
18、11月份穿短袖也未尝不可。无风,有太阳,活动充足。穿成这样玩一会也不至于生病的。休息的时候擦干后背,再穿上外套即可。
19、再说回运动,孩子年龄越大,可以更多地参加技巧性和团队性的游戏。骑车,追逐,踢球,飞盘都是很好的选择。
20、当然,活动的器械要时刻关注是否合适孩子的尺寸。让孩子能够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要注意买合适的护具和及时更替。运动保护的观念一定要有要严。骑车旱冰之类头盔护具必须全副武装。当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作用。
21、而针对不同年龄,发展的程度也会不同。但总体都是需要一个充分让孩子活动开的环境。而这样一个开放,安全充分的环境。这可能才是我们国内家长需要去费时间和精力学习搭建的。
22、而说到环境,我要强调的首先是父母或者养育者的心理环境。
23、我首先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手和嘴。手不要过早的去急于帮助孩子。嘴不要急于指挥孩子。做好一个自然的观察者,你会发现孩子会给你展现出一个生命极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的渴望的。我记得我女儿有个让我很难忘的经历。那个时候,她还只会爬不会走,但已经会自己爬上床,沙发,攀爬能力也开始发展了,但在小区里面的游乐场里面的爬架她刚开始尝试。她自己在眼睛的帮助下很快的就爬了上去,但要下来的时候,发现头无法低下看到落脚点(身体的肌肉不够做出这个动作)。
24、于是不敢下。当时就开始试图找我帮忙。但我看她力道足够,只是还略微再多尝试一点就可以完成下来的动作,这个时候,妈妈在一边就坐不住了。我说别破坏她可能的完美体验。结果女儿这个时候脚指尖碰到了下面的杠子,然后就顺利的下来了。下来后她是非常非常的兴奋。这种体验给她带来的愉悦感让她特别的快乐,在地上爬了好几圈,然后就又再一次的投入到那个爬架上去了。
25、在我看来,运动的愉悦激励的循环的形成,就是从这样开始的。任何过早过度的帮助与指挥,都会破坏这个循环的形成。
26、而控制住自己的手和嘴有多难呢?很难,我有尝试着录下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然后回看。就这样画了大半年时间才把自己的手和嘴勉强管下来。不信,大家可以也尝试一下,和孩子在一起一到两个小时,观察着孩子但不说不必要的话,不是必要的安全问题不动手。
27、而这对于家庭环境来说。有可能的话还是将家里布置得合适儿童活动。减少尖角,台地,易碎物品,易吞咽的小装饰都收起来。这也可以极大的减少育儿时的不必要的安全关注消耗。
28、对于中国的很多女性来说,喜欢运动也是需要一个从小的健康的运动观念培养,女性的角色刻板印象在我们年轻父母一代中也是比较普遍的。更不要说好些孩子还是老人带的。到现在我还看到不少父母会让女孩穿鞋子不要穿太松,不然脚大这种说法还存在。更不要说其它方面了。女孩玩足球,篮球,这种可能性都应该给予和鼓励。而不是一句阴阳怪气的说:“怎么女孩玩这个”。
29、另外,关于从小跑步快这种事情,这不能自己想要求孩子跑了就去让孩子去跑。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的。要是他就是不喜欢这个运动,没有必要硬来。就算他喜欢这种运动,也没必要变成一种负担或者表演。特别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和青春早期的孩子。如何造就一种自然而然的参与感这是要慢慢摸索的。
30、再来说说青少年的运动,总体有个大原则就是父母是怎样的,孩子就容易会是怎样的。我平时观察到的是我们作为父母其实不会玩。跑到那里很容易抱着手机一坐。这里其实我们注重学习轻体育的弊端就展现出来了。我很难看到有个很会玩的爸爸,更不要说妈妈了。我有一次在公园里面看一个境外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首先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程度实在是让我挺开眼界的。定向越野,障碍赛跑,GPS宝物搜寻等等花样百出,而且父母同样的大秋天短袖短裤上身。陪着孩子在公园里面跑得满头大汗。
31、这一点上,我觉得作为新一代的父母应该要去做点什么。别一出门就是爸爸皮鞋配妈妈高跟鞋。打一出门就没打算陪孩子痛快的流汗。那很难说让孩子特别爱运动。
32、当然,这一点说开了就特别大了。我在很多地方看到我们的家长在互动的时候特别的“害羞”,聚会的时候,很难被调动起来。总是冷得很快,热得很慢。很难放开的玩。这种“害羞”其实很似曾相识,我们在学校里面的时候,老师一个问题问下去,沉默的人很多。这一点在我学英语的时候,老外老师聊起来这就是他们最不能理解的,一提问没人回答的,但点名了都是知道的,他们就奇怪你知道为啥不起来说。同样的,活动的时候来个主动表演的人都很难找。人要是没有那么开放的话,也很难会特别喜欢运动。更不用说培养孩子了。往往是,自己运动不怎样,却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多的不得了。
二、如何当好一名体育老师
1、说说我的经历吧!可能比较长。刚当老师那会,年轻,各项专业技能折服了学生也威慑住了调皮的学生,老师有惩戒权,所以课是比较好上的,但是有混蛋领导也造成了我的困扰。要求学生必须统一,上课啥内容都得一样,包括女生,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评教我的分数很低,限制了学生兴趣的发展。因为我让学生分伙,喜欢篮球一伙,足球一伙,我在那里看着并且指导,学生高兴,但没少挨领导批评,经常找我谈话。后来素质教育开始了,才有所改善。最主要的是我和调皮捣蛋的学生玩的比较好,引起领导震怒,我收敛了些,造成的后果是学校打架的少了,我不允许,上课包括其他年级也好了。
2、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体育课就不是我的主课了,与教学大纲有差异,我所做的是每个月学生写一次反馈总结不记名,就是给我提意见,不允许说好的,了解学生需要啥。教学上两点,一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但不能走出校门变成坏孩子,不成才得成人。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引导课余锻炼,课上讲方式方法,内堂课设计游戏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对于我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喜欢,评教分数很高,当然领导说,我根本不理那一套。我认为让学生成长起来才是正确的,最起码不能让他们走上社会能适应,不至于一无是处走上邪路。我给学生说:我是你们长辈,是你们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我不能说成功,至少学生把我当自己人。尊重理解最重要,更要有爱心!校长在大会上表扬我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最美老师。
3、现状发生了改变,体育课可有可无,领导根本不管体育的事情,上课学生也烦,现在的孩子也不好管,我只好改变策略,多给学生讲解社会上的事情及如何做人,体育课和学生一起练习对身体有益处的健身操及其他项目,至于大纲已经忘记好多年。
4、我感觉作为教师,不要求学生回报你啥,只要学生不走歪路我就感到欣慰满足了。
三、怎样锻炼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能力
1、作为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大概在7-8岁,身体仍然处于发育阶段,在体育锻炼需要避免过于剧烈以及危险动作等等。在避免这些潜在风险后,对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能测试,以确保孩子当前的体育能力范围。最后再根据体测结果进行分析。
2、跑步是每个年龄段都非常合适做的一项简单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节跑步的速度、时间等,也是大多数体育项目的热身项目之一,如果需要锻炼一个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能力,持续性的跑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游泳也是每个年龄段都合适的运动,比起跑步,游泳的灵活性更大,让孩子熟悉水性也是教育当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4、跳绳可以锻炼孩子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相对球类运动更加适合一年级孩子去锻炼。
5、当然,如果孩子有一定的兴趣爱好的项目,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锻炼,柔道,空手道等一系列的项目也可以锻炼体育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